綜合運用文化人類學和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語言結構、語言變化、象徵體系、象徵意義和社會文化結構的關係的一門學科。又稱人類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的分支學科,亦有學者把它作為人類學的分支學科。始於20世紀初期,強調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語言應置於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並通過語言這種象徵符號去探討文化現象。50年代以後,在文化類型和語言類型的比較研究方面取得很多新進展,其中特別關註無文字社會語言的研究。通常採用實地調查的方法獲取語言材料料,並通過共時與歷時的比較進行分析研究。研究范圍主要包括:①在文化背景下考察語言的起源、結構、發展及其演變。②語言與社會環境、思維方式、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文化傳統的關系,如從借詞看各民族的文化接觸,從構詞心理看民族文化的特征,從親屬稱謂看婚姻傢庭制度,以及語言作為象征體系的構成、分類功能、象征意義等。③註重研究語言文字未成熟的狀態,如擬勢語、記號、圖畫文字、數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