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動物的一屬。已知最早的兩棲動物。化石發現於格陵蘭泥盆紀晚期地層中。它身長約1米,適應於水邊生活。魚石螈的骨骼構造,既有總鰭魚類(Crossopterygii)的特徵,又有原始兩棲類的特徵,是脊椎動物從水到陸過渡階段的代表。它的頭蓋構造雖已與早期迷齒類的相近,但其吻部結構還不及大多兩棲類那樣完善。如外鼻孔位於頭骨前端的邊緣上,且隻有一塊纖薄的骨片與內鼻孔隔開;而後期兩棲類動物的外鼻孔位於頭骨背面,內鼻孔位於齶的前部,兩者之間以寬大的骨頭完全隔開。它的鰓蓋蓋骨已退化,但仍有前鰓蓋骨的殘留。腭部構造也較原始,隻有一個小小的翼間孔。尤其是魚石螈還有一個小的背尾鰭,且還保留著魚類的尾鰭條。脊椎構造雖比總鰭魚類的有所進步,但未能很好地適應陸地生活的要求。肢帶和四肢已是早期兩棲類的模式,雖還較弱、較短,卻已能初步支撐身體,在陸地上活動。

  魚石螈雖然是剛剛從其魚類祖先進化到登上陸地的兩棲動物,其結構特征還未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要求,但基本上已解決瞭脊椎動物從水到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脊椎動物的進化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