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輔助運動與維持身體平衡,大多種類體被鱗片的變溫脊椎動物。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中較原始和低級的一大類群動物。全世界共有魚類24 600餘種,分隸於51目482科。中國有魚類4 000餘種。

  分類 一般可分為無頜類和有頜類。

  無頜類(Agnnatha) 脊索圓柱狀,終身存在;無上下頜。起源於內胚層的鰓呈囊狀。包含盲鰻綱、鰭甲魚綱和頭甲魚綱。現生無頜類全世界有80餘種。①鰭甲魚形綱(Pteraspides)。化石魚類,全為古生種。鰭甲魚起源於海水,以後向咸淡水與淡水擴散分佈,大多為中小型魚。②頭甲魚綱(Cephalaspides)。大部分為化石魚類,出現在中志留世至晚泥盆世。現生頭甲魚綱為七鰓鰻類。七鰓鰻類全世界有41種,淡水、海水均有分佈,營半寄生生活。中國產1屬3種,見於東北地區的江河中。③盲鰻綱(Myxini)。無外骨骼。全世界盲鰻類有6屬43種;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佈,在北大西洋為害漁業甚烈。中國產2屬9種,如蒲氏黏盲鰻,這是一群海生且營寄生生活的魚類。

  有頜類(Gnatha) 具上、下頜,多數有胸鰭和腹鰭,內骨骼發達,具脊椎;由盾皮魚綱(Placodermi)、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棘魚綱(Acanthodii)及硬骨魚綱(Osteichthyes)組成。其中盾皮魚綱、棘魚綱為化石魚類。①軟骨魚綱。內骨骼為軟骨,體被盾鱗,上、下頜發達。現生種類分屬板鰓亞綱和全頭亞綱,全世界約有1 000種,主要棲息於低緯度海域,少數生活於淡水,中國產217種,如噬人鯊沿海均有分佈。②硬骨魚綱。內骨骼或多或少骨化;體被硬鱗或骨鱗,有些被骨板或裸出。晚志留世已出現。為現生魚類最繁茂的一大類群,全世界約有23 000種。可分總鰭亞綱肺魚亞綱輻鰭亞綱,前二者亦合稱肉鰭亞綱;總鰭亞綱具泄殖腔、螺旋瓣,開始出現在早泥盆世,原認為中生代已絕滅,但1938年在南非近海捕到1尾1.5米長,重57千克的矛尾魚,被認為活化石,以後又陸續捕到100餘尾。1997年更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海域捕到另一新種矛尾魚,命名為萬那東矛尾魚(Latimeria menadoensis)。肺魚亞綱具內鼻孔,全世界共2目3科3屬6種,產於澳大利亞、南美洲及非洲的淡水中。輻鰭亞綱無內鼻孔,鱗為硬鱗或骨鱗,是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晚泥盆世至今。輻鰭亞綱常分為三大類,即軟骨硬鱗魚類、全骨魚類和真骨魚類,下分42目。世界重要經濟魚類及中國近海的硬骨魚類均屬輻鰭亞綱。

  分佈與區系 世界現存魚類的分佈極其廣泛,40%的種類(約9 900種)生活在淡水湖泊及河流中。60%的種類(14 600餘種)生活在海洋中。棲息場所隨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大江、湖泊、地下河、江口、灘塗、砂岸、巖岸、淺海、外洋至珊瑚礁區均有,在海拔4 100餘米的高山流水湖泊中和深達10 000米的深海中都能發現魚類的分佈。

  海洋魚類 海洋魚類80%分佈於淺海的大陸架區,特別是印度–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區,從紅海、印度洋西岸至太平洋中部的波裡尼西亞群島,從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有最豐富的魚類區系。如印度尼西亞周邊有3 000種以上海洋魚類,由此向四周輻射,其魚類種數都逐漸減少,至南、北極各隻有略多於100種的魚類。等溫線與海魚分佈至關重要,在南緯15~30℃,北緯20~30℃的南北半球20℃等溫線之間為熱帶海區,南北半球12~20℃等溫線之間為亞熱帶海區,6~12℃等溫線之間為亞寒帶海區,6℃等溫線以下為寒帶海區。

  在寒帶與亞寒帶海區分佈的主要經濟魚類有鯡、鱈、鮭、鰈等。在亞熱帶海區分佈的主要經濟魚類有沙丁魚、鯖等。在熱帶海區分佈的主要經濟魚類則有大眼金槍魚、旗魚、劍魚等。

  海洋魚類的地理區劃可分為北冰洋區系組、北溫帶區系組、暖水性魚類區系組、南溫帶區系組及南極海區系組五大區系組。北溫帶區系組又劃分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兩個區系區,暖水性魚類區系組也劃分為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東太平洋和地中海–大西洋三個區系區。中國的海洋魚類可分成6個區系:渤海和黃海區系,東海西部區系,東海東部區系,南海北部區系,南海南部區系,臺灣以東太平洋區系。印度–西太平洋區系區是魚類最豐富的一個區,中國大部分海區屬該區區系。黃、渤海區以暖溫性魚類為主,暖水性魚類次之,冷水性魚類也占一定比重;東海西部和南海北部海區以暖水性魚類為主,暖溫性魚類次之,冷水性魚類極少或無;東海東部、南海南部及臺灣以東海區,主要是暖水性魚類,種類最多。

  淡水魚類 世界淡水魚類可分為全北界、東洋界、非洲界、南半球的澳洲界和新熱帶界五個大區。中國淡水魚類區系可分5區:北方區、華西區、寧蒙區、華東區和華南區。前4個區屬於全北界,華南區屬於東洋界。各區均有其不同的區系特征,北方區以北方冷水性魚類為主;華西區以冷水性魚類、地方性魚類為主;寧蒙區以冷溫性魚類古老性魚類為主;華東區以暖水性魚類靜水性魚類為主;華南區則以南方暖水性魚類、急流性魚類為主。

  危害與利用 大部分魚類可食用,但有些種類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其後果輕者被蜇傷、咬傷或中毒患病,重者殘廢甚至死亡。如噬人鯊、大青鯊、雙髻鯊等兇猛危險魚類常主動攻擊、撕咬潛水者,造成人員傷亡。豆點裸胸鱔、長吻裸胸鱔等少數珊瑚礁魚類其肉含珊瑚礁魚毒素,誤食後會引起肌肉疼痛、肢體出現冷熱感覺倒錯。光唇魚、裂腹魚等的魚卵有毒,誤食會引起惡心、腹瀉。鯉科魚類的膽汁有毒,人們吞服後會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最終引起死亡。黃鱔、鰻鱺的血清有毒,可使人體黏膜組織引起炎癥。河豚的內臟含河豚毒素,誤食會引起死亡。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含大量蠟脂質,食後易引起下痢。不少魚類的鰭棘含有毒腺,毒性很強,毒棘刺入人體後,毒液會隨縱溝註入,傷者會感到刀割樣劇痛,難以忍受且伴有燒灼感,嚴重者可致命。

  魚肉是滋味鮮美、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礦物質,維生素的含量也很高。魚肉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重要氨基酸,易於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各種美味的醃魚、熏魚、魚幹等。也有利用魚體的某些部位制成特種名貴食品。有些魚類是醫藥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