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全名《觀世音魚籃記》。全劇32出。作者佚名。存明文林閣刊本。事本明人小說《龍圖公案·金鯉》篇。寫鯉魚精混入凡世作祟,被觀音菩薩收入魚籃事。劇情為:河南道禦史金寵與同僚張瓊同到武當山求子,指腹為婚。張傢生子,取名張真;金傢生女,名牡丹。張真成年後被留在金府讀書。玉皇殿前瑤池內金線鯉魚下凡,愛慕張真,幻化為金牡丹模樣,與其幽會。金寵壽誕,張真在牡丹為其敬酒時,依假牡丹之約,與她捏手示愛,被趕趕出金府。鯉魚精化作牡丹追上張真與之同行。金寵夫婦因女兒病重,差人追回張真沖喜。張真與鯉魚精同回金府。兩位牡丹真假難辨,請來包拯除妖,照妖鏡失靈。玉皇派天將擒拿也難取勝。最後,才由南海觀世音收入籃中。張真科場高中,與金牡丹合巹團圓。《曲海總目提要》卷四十雲:“畫傢有魚籃觀音像,庵寺中亦多塑魚籃觀音者。於是《龍圖公案》裝點金鯉魚作祟一段,而作劇者又小變其關目雲。”明鄭國軒撰《牡丹記》,內容亦為“金牡丹為魚妖所混”(《遠山堂曲品》),已佚。20世紀50年代,康德據湘劇傳統劇目改編為《追魚》,田漢、安娥又據以改編為《金鱗記》。此後,越劇、京劇等劇種均曾演出,名《追魚》、《碧波潭》。越劇《追魚》曾攝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