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傢。生於東京貴族官僚傢庭,卒於輕井澤。自幼接受儒傢教育,並受歐美文化薰陶。畢業於札幌農業學校,一度信仰基督教。1903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專攻歷史與經濟學。推崇W.惠特曼,受社會主義及無政府主義思潮影響,曾在倫敦會見克魯泡特金。1907年回國,執教於母校。1910年與志賀直哉等人創辦《白樺》雜誌,翌年開始連載畢生力作《一個女人》,描寫一富於叛逆性格、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的悲劇劇命運。短篇《阿末之死》(1914)、《該隱的後裔》(1917)、《致幼小者》(1918)、《出生的煩惱》(1918)和評論《不惜奪愛》(1917)等,均貫穿著對人類之愛和光明的向往,努力探索生活中的深刻主題,被視為有良心的人道主義作傢。俄國十月革命後,思想深受震動。1922年發表《一篇宣言》,表達其自我否定的矛盾與痛苦。同年,將北海道農場的土地無償分給農民。1923年以自殺結束其苦惱的一生。出有全集15卷。《一個女人》、《不惜奪愛》等已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