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訓詁學傢。名,字師古,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顏之推之孫。師古幼承傢學,博覽群書,尤精於文字訓詁,並且才思敏捷,下筆為文,倚馬可待。顏師古志大才高,以其過人的學識,後官拜秘書監,弘文館學士,曾參與撰寫《隋史》,考訂五經,又獨立完成《漢書》的註釋,是唐初集小學、經學、史學於一身的大學問傢。他對唐初語言文字規範化的貢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後來出現的以正字為宗旨的“字樣”之學,是受到他的影響並加以發展的。

  據史籍所載,顏師古在唐初規范語言文字方面,主要做瞭三方面的工作。

  ①搜羅各種五經抄本,參照《說文》、《字林》、《玉篇》等字書以及前代《石經》拓本,相互比較,確定各經的楷體文字,撰成《五經定本》,作為官方的定本經書,供天下取法。

  ②網羅奇書,收集難字,析疑溯源,制作《字樣》。師古的《字樣》當時被稱為《顏氏字樣》,它是在分析疑難字的形體結構、筆勢筆意的源流變化的基礎上制定的楷書標準寫法,是以正字為使命的字典,突破經書用字,在全社會范圍內規范文字。《字樣》盛行於當世,是天下學人識寫文字的不二法門。原本雖佚,但從今存敦煌寫卷《正名要錄》中,仍能窺其梗概。

  ③針對當時世俗之言中的謬誤,“質諸經史,匡而正之”,著作《匡謬正俗》。他著述的基本原則是“依古不從流俗”,“事非稽考不妄談說,必則古昔,信而有征”(《急就章註·序》),基本方法是“訓詁、小學及前賢文章皆相附會,可以無惑”(《匡謬正俗》卷七)。運用這種原則方法,他校正文字之訛謬,復原經史之真實。

  顏師古在訓詁方面的成績主要表現在《漢書註》中。《漢書》中多古字古語,歷來被認為難讀,自漢末至隋代,註解者甚多,但問題很多。顏師古遍采前人如服虔、應劭、晉灼、臣瓚、蔡謨等人之說,又增傢荀悅《漢紀》、崔浩《漢紀音義》和郭璞《司馬相如傳註》三傢,融合瞭他叔父顏遊秦《漢書決疑》的某些說法,並提出瞭很多自己的看法,取得瞭很高的成就。他對《漢書》的文字作瞭精審校勘,更對詞義、讀音作瞭精彩解說,反映他在音韻、文字、訓詁、校勘以及方言、俗語、史事、詞章等各方面都具有精深的研究,並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交叉運用,互相證發,對中國傳統語言文字研究方法的形成起瞭巨大作用。

  

推薦書目

 劉曉東. 顏師古. //吉常宏, 王佩增. 中國古代語言學傢評傳.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