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疆重要關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端中越邊界處,東北距憑祥市18千米。友誼關始建於漢代,初名雍雞關,後更名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等。與西北的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明永樂年間改為鎮夷關,清初改稱鎮南關。雍正時,建關樓一層,兩旁增築城牆並設關門兩重。中法戰爭期間被法軍燒毀,後重建關樓兩層。18886年廣西提督蘇元春在金雞山上建鎮南、鎮中、鎮北3炮臺。抗日戰爭時期又被日軍燒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重建,1953年改名睦南關,1957年改建成拱式城門和3層關樓,1965年稱友誼關。城樓正面“友誼關”三字系陳毅所書。友誼關東北連陡峭的青山,西北接高聳的金雞山,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密、地勢險要,素有“南疆要塞”之稱。友誼關又是湘桂鐵路的終點,有公路、鐵路直通越南的同登、諒山等地,為中國通往越南重要通道之一。1885年,法國侵略軍2 000餘人自越南進犯廣西邊境,愛國將領馮子材率軍民據關抗擊,利用有利地形大敗法軍,史稱鎮南關大捷。友誼關北5千米處的關前隘即為鎮南關大捷古戰場。1907年孫中山、黃興等在此發動瞭著名的 鎮南關起義

友誼關關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