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英雄史詩。形成於19世紀。廣泛流傳於哈薩克族人民中間。有阿斯卡爾·塔塔乃唱本蘇爾坦·米吉唱本等多種變體。史詩講述:杜爾伯特部落的人搶走克烈部落首領阿吉公的60匹馬,阿吉公於是派阿爾卡勒克去搶杜爾伯特部落的馬匹。阿爾卡勒克帶領居拜等4人長途跋涉,來到杜爾伯特部落的邊界搶瞭500匹馬。回傢的路上阿爾卡勒克獨自殺死瞭14個追兵,回傢後卻受到阿吉公的責備。為逃避逮捕,阿爾卡勒克藏身於荒野之中,不料被舅父父薩勒和阿吉公出賣。受到百般折磨的阿爾卡勒克被投入石牢。在英雄賈尼別克靈魂的佑助下,阿爾卡勒克砸碎枷鎖,帶著患病的難友居拜逃出杜爾伯特部落。歸途中居拜被強盜的箭射死,阿爾卡勒克獨自返回傢鄉。他的父母和妻子受盡阿吉公的欺凌,淪為乞丐。阿爾卡勒克捉住阿吉公要他為居拜的死亡賠償500匹馬,並把馬匹分給窮人和居拜的傢屬。不久,幫助過阿爾卡勒克的朋友們先後來看望他,大傢沉浸在歡樂中。這部史詩是哈薩克族史詩中形成年代最晚的,與形成年代較早的史詩相比,誇張手法運用得較少,同現實生活比較貼近。史詩無情地揭示瞭哈薩克族統治階層的陰暗面目,塑造和歌頌瞭主人公阿爾卡勒克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和視死如歸的高尚品德,反映瞭哈薩克族人民酷愛和平、向往自由、反對侵略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