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印尼米南加保地區抗擊荷蘭殖民主義者的伊斯蘭 比達裏教派運動 的領袖。生於印尼蘇門答臘丹絨·朋卡,卒於棉蘭老島。乳名穆罕默德·沙哈甫,後改名貝托夏裏夫,成年時稱馬林·巴沙,後被尊為杜安孤·慕達。19世紀初,以廢除米南加保保地區舊風俗、樹立純正伊斯蘭教規為宗旨的比達裡教派在米南加保創立,杜安孤·慕達參加該教派並成為其主要領袖。1807年,他率領信徒在傢鄉阿拉漢潘薑山谷建立一座要塞,起名“朋佐爾”,意即捍衛純潔的伊斯蘭教,反對任何不公正的行為。該地逐漸發展成為比達裡教派的政治、經濟中心,他被尊奉為“伊瑪目·朋佐爾”。1821年4月,荷蘭軍隊入侵蘇門答臘比達裡教派控制地區,他領導人民奮起反抗,鬥爭堅持瞭16年。1837年10月,朋佐爾要塞被攻陷。伊瑪目·朋佐爾被捕,並被流放到棉蘭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