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氏王朝時期詩人。字約如,號孤山海翁。生於漢城(今首爾)一貴族傢庭。42歲文科進士及第,歷任戶曹佐郎、漢城庶尹、禮曹正郎等職。49歲辭官歸田。1636年丙子戰爭爆發,他率鄉民赴江華島,準備參戰。但見到江華已陷落,又聽說議和已成,便不勝憤慨,掉轉船頭往濟州島。途中見甫吉島風景秀美,就隱居於此島,將其所居處命名為“芙蓉洞”,並以其所繼承的祖先財產,建造“十二亭閣”,徜徉吟詠其間,悠閒度日。1638年因受受到戰時沒去參見國王的彈劾,被流放到慶尚道盈德。翌年獲釋,回到故鄉。後應孝宗之召喚,出任過禮曹參議、同副承旨等。但均不過一兩個月,便被迫辭官(一說被罷官)。74歲時,因與重臣宋時烈意見相左,被流放到咸鏡道三水。81歲獲釋,回到甫吉島度過餘生。

尹善道手跡

  尹善道是時調文學的名傢,主要作品有《山中新曲》、《山中續新曲》和《漁父四時詞》等。《山中新曲》是由《漫興》、《朝霧謠》、《夏雨謠》、《日暮謠》、《夜深謠》、《饑世嘆》、《五友歌》、《古琴詠》、《贈伴琴》等作品構成的組詩,是優美的山水詩,多通過描寫大自然的景色來表現一種人生哲學,如《五友歌》吟詠水、石、松、竹、月,表現它們的凈潔、堅實、光明。《漁父四時詞》是他的代表作,全篇包括春詞、夏詞、秋詞、冬詞4部分,各10章,春夏秋冬的景象在他的筆下組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尹善道的人生歷程坎坷,一生中做官隻有8年,而流放荒蠻之地卻長達16年。但他以達觀的姿態行吟於山水間,用明凈清新、恬靜雅致的山水田園來反襯官場的黑暗污濁,他那淡而有致的詩筆表現出淡泊、高潔的心境,給人以富有哲理的聯想。在詩歌藝術上,他突破瞭平時調的束縛,創造瞭連時調形式。

  尹善道留有《孤山遺稿》6卷,其中有時調75首、漢詩26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