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傢標在樂譜上用以幫助演奏演唱者正確處理樂曲風格、特性的用語,以彌補單用五線譜無法表達音樂情感特徵的缺點。廣義地說,表情術語包括速度用語和力度用語。這裏的表情術語則專指描述一首或一段作品的性格和情調的用語。16世紀前無表情術語。17~18世紀前半葉表情術語逐漸發展並形成體系,當時義大利文化統治歐洲,因此表情術語多為義大利語,沿襲至今。但也有用本國語言的。浪漫派作曲傢為瞭表達微妙的情感變化,常常應用大量的表情術語,20世紀的作曲傢對待表情術語的態度各異。<E.薩蒂主張創作無表情音樂,並采用諷刺性表情術語,如“corpulentus”(肥胖)等。F.普朗克和P.欣德米特極少用表情術語,有時甚至標上“sans expression”(無表情),而P.佈列茲、E.卡特喜用大量新的表情記號和術語。表情術語可與速度用語一起標在樂曲開始處,以表明全曲的性格或奏法,如“allegro Appassionate”(熱情的快板)、“andante Cantabile”(如歌的行板)等。表情術語亦可標在樂曲中間以表示對該段或該句的情感表現要求,如“agitato”(激動地)、“animato”(活潑地)等;某些表情術語亦指力度,如:“sottovoce”(輕聲)、“mezzovoce”(半聲);有些表情術語可按意大利語語法加以詞尾變化,以表示程度如何,如“leggierissimo”(極輕快)、“delicatissimo”(極細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