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夏文字書。又譯《同音》。成書於西夏早期,切韻博士令()犬長、囉瑞靈長編著。流行較廣,後至少修訂四次,其中有學士渾㕷、勿明犬樂改編本,西夏中書知樞密事節親主嵬明德照主持、學士兀囉文信據前兩種版本整理修訂本,義長再次整理本,學士梁德養重校勘本。可大體分為甲種本(義長整理本)和乙種本(梁德養校勘本)。皆為蝴蝶裝,刻本。甲種本共56頁,半頁高18釐米、寬24.5釐米。全書將所有西夏字以聲母分為重唇音、輕唇音、舌頭音、舌上音、牙音、齒齒頭音、正齒音、喉音、來日音9類,每類中發音相同的字為一組,各組間以小圓圈相隔,沒有同音字的獨字列於各類之後。各大字下均有小註釋字,一般為一個字,也間有二三字者,以同義詞、反義詞和註釋等方式簡明釋義。另有一種版本,在刻本頁面背面以草書簡潔註釋該字形、義、音。皆出土於黑水城遺址(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今藏俄羅斯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也藏有部分殘片。

西夏正德六年(1132)西夏文刻本《音同》“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