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話中太空、雷雨之神。身體為紅色或金色,臂長無限,外貌可任意變幻,車乘金光閃閃,由赤色或棕色馬牽引飛奔。右手常握閃電,打擊敵人;又攜箭、鉤、網對付對手。嗜蘇摩酒,常在酒力幫助下投入戰鬥。有控制天氣,耕耘播雨之責,不斷以雷鳴電閃戰勝黑暗和乾旱之神,迫其降雨。吠陀時代備受崇拜。《梨俱吠陀》中有四分之一聖詩是頌揚他的。作為雅利安人的戰神,為他們摧毀瞭無數阿修羅(有學者認為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的石砌城堡,故又稱城堡破壞壞者。在吠陀時代以後的神話中地位下降,保持原有特征,成為東方的保護神。雖然繼續與阿修羅作戰,但不時被打敗。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以及往世書等作品中,均有記載,但屢遭敗績。仍受到印度教徒的崇拜,有專門的節日。在佛教和耆那教神話中,繼續為天神之主。漢譯佛典稱它為“天帝釋”或“釋提桓因”等,是三十三天之主,居須彌山善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