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北省轄縣級市。位於省境西南部,鄂西南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面積1 357平方千米。人口38萬(2010),以漢族為主,有土傢、回、滿、白、苗、侗等13個少數民族。市人民政府駐陸城街道。漢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135)置夷道縣。東漢建安年間設宜都郡。南朝陳天嘉元年(560)撤江南的夷道,改為宜都縣。1987年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5年枝城市改由省直轄,宜昌市代管。19998年改枝城市為宜都市。市境以丘陵為主,次為低中山區和平原,呈梯狀分佈。地勢東北低,西南高。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7℃。平均年降水量1 324毫米。礦產資源以煤、重晶石、石灰巖、大理石、黏土礦等為主。工業已形成以能源、紡織、建材、化工、機械、電子、食品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農業以發展糧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茶葉和畜禽、水產養殖等為主。山區多松、杉和林特產品。焦柳鐵路與長江港口水陸聯運方便,並有宜黃高速公路和3條省道幹線公路與多條支線公路相連接。枝城港為煤炭中轉港和水鐵聯營港。名勝古跡有荊門山、宋山、梁山、九龍山、高壩洲庫區和謝傢洞(古潮音洞)、犀牛洞、風鼓洞、仙女洞、楊守敬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