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12~前3世紀義大利半島伊特魯裏亞地區的伊特魯裏亞人的美術。又譯埃特魯斯坎美術

圖1 《兩個舞蹈者》壁畫(前480~前470)

  建建築 伊特魯裡亞的建築包括城市建築、神廟建築、陵墓建築3類。根據羅馬文獻記載,伊特魯裡亞人擅長城市規劃和建造,羅馬曾吸收瞭他們的成就。伊特魯裡亞人可能還建造城堡、橋梁、排水系統和引水道,並傳給瞭羅馬人。僅存的遺跡是佩魯賈城的奧古斯塔門,建造時期大約在前200年。伊特魯裡亞的神廟隻有地基留存下來,神廟的總體設計類似希臘神廟,也不乏獨到之處。伊特魯裡亞人愛好天文,將天空劃分成方位,神廟皆朝南。廟堂一分為三,象征著伊特魯裡亞三位一體的神。神廟的內部壁面上有許多浮雕裝飾,神廟的山墻沿上立著一排陶制雕像。伊特魯裡亞施行火葬,將骨灰裝入罐(早期)或棺(後期)中,安放在陵墓裡。伊特魯裡亞人認為陵墓不僅是屍體的住所,也是靈魂的歸宿,因此墓中裝飾講究,隨葬豐厚。整個墓室按日常居宅的結構建造,頂部架橫梁,方形柱和壁面周圍裝飾著武器、盾牌、蛇身人和靈魂的護衛者三頭犬。

  繪畫 伊特魯裡亞人遺留下來的繪畫是墓室壁畫。描繪技術大體相似,先在壁上抹一層泥灰,然後用礦物質顏料在上面作畫,色彩有紅、黃、綠、黑、白、青等,底色以白或黃色為主。人物造型準確,比例合度,很像希臘古風時期的瓶畫。由於希臘壁畫無存,由此可以想象希臘古風時期壁畫的風格。伊特魯裡亞墓壁畫不像埃及墓壁畫那樣具有程式,它們往往是生活場面的記錄,畫風自由,氣氛歡快。前520年建造的一個陵墓中,描畫著漁獵場面的壁畫保存完好,人物和自然景色相當協調。在塔奎尼亞的另一座墓中畫著一對跳舞的人(圖1),體現瞭伊特魯裡亞人利用動態表現人物情緒的才能。值得註意的是,畫中的女性膚色淺黃,男性膚色紅棕,正是2 000年前埃及使用的色彩規則。前4世紀時,在逐漸強盛的羅馬威脅下,伊特魯裡亞人的經濟和文化開始衰退。壁畫上歡快氣氛減少,意義變得艱澀復雜。再往後,墓壁畫中出現瞭兇惡的怪獸,令人望而生畏。

圖2 狼與嬰孩雕塑

  雕塑 伊特魯裡亞雕塑主要是陵墓和神廟的裝飾、陶棺及神像。最早的伊特魯裡亞雕塑是裝骨灰的陶質人形罐,蓋子做成人頭,器身加上兩個乳頭和幾道線代表身軀,放置在陶制的“座椅”上。頭像經過誇張,額小鼻高,頭發很薄。約在前6世紀中葉出現陶棺,棺蓋上塑著死者像,應為夫婦兩人,面部表情帶著程式化的笑容,顯然受希臘古風時期雕塑的影響。雕塑的歡快氣氛與同一時期的壁畫氣氛協調。後期的陶棺雕塑逐步擺脫程式,塑造成個性化的人物肖像。伊特魯裡亞神廟除浮雕之外,還有裝飾山墻沿的神像。在羅馬城北面的維伊城發現的阿波羅神廟,山墻沿上的雕塑有等身大,面孔帶有古風式微笑,造型很像希臘古風時期的男子立像,而細節處理和動態表現則來自伊特魯裡亞藝術觀念。到瞭前6世紀末,維伊已經是雕塑藝術中心。據文獻記載,伊特魯裡亞被羅馬統治之後,羅馬人還聘請維伊城的雕塑匠師在首府山制作陶質神像。伊特魯裡亞雕塑都塗有濃烈的色彩。後期的伊特魯裡亞雕塑與羅馬雕塑已無法區分。因為羅馬人采用伊特魯裡亞技法,或直接聘用伊特魯裡亞技師制作羅馬需要的作品;甚至把伊特魯裡亞的作品據為己有。如羅馬城的象征——母狼雕塑,就是伊特魯裡亞人的傑作。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在母狼身下加上兩個嬰孩(圖2),展現瞭羅馬民族起源傳說中狼乳孿生兄弟的故事。

  

推薦書目

 邵大箴. 古代希臘羅馬美術.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