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亞美尼亞詩人。生於久姆裏附近的農村,卒於埃裏溫。曾在教會學校讀書。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次年赴德國,在萊比錫大學聽課。1896年因在亞美尼亞參加反對沙皇專制運動被捕。出獄後發表的第一部詩集《歌與創傷》(1897)文字樸實、感情豐富,表達瞭對異族壓迫的憎恨。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他寫詩號召人民起來鬥爭。1908年第二次被捕。1911年流亡國外,僑居土耳其、瑞士和英、德、法等國,在國外寫有抒情詩和散文敘事詩,表達對祖國的懷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歷史敘事詩《我們的祖先》(1917)。十月革命後,他的創作開始瞭新階段。1937年發表長詩《薩斯馬·姆蓋爾》,塑造瞭被壓迫人民的衛護者姆蓋爾的光輝形象。1936年回國後,除寫作之外還積極從事文化和社會工作。衛國戰爭期間寫的富於愛國精神的詩篇《戰鬥的號召》(1941)、《我們的心在山巔》(1941)、《永遠紀念紮基揚》(1942)和歌頌蘇聯人民勝利的詩篇《偉大勝利的日子》(1945)等,同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他還是亞美尼亞科學院院士(1941)和亞美尼亞作傢協會主席(194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