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作傢。生於波斯朱爾村(今伊朗設拉子南部)。父親是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的稅收官。幼年受到波斯文化教養,信奉祆教。後到文化都城巴士拉,獲得廣博的阿拉伯文化知識。曾為一些王公貴族當過文書。阿拔斯王朝時充當巴士拉總督的文書,並改奉伊斯蘭教,但宗教觀念淡薄。他不滿當時社會和阿拉伯統治者對麥瓦利人(信奉伊斯蘭教的非阿拉伯人)的歧視和壓迫,主張改革社會和培養新的社會風氣,作品中貫穿著這一思想。後來在統治階級的傾軋中受到牽連,以“偽信罪”被曼蘇蘇爾哈裡發殺害。

  伊本·穆格法的寓言故事集《卡裡萊和笛木乃》,源於印度的《五卷書》。《五卷書》在6世紀中葉譯成古波斯文巴列維文。他在從巴列維文譯成阿拉伯文時,對全書進行瞭藝術加工和再創作,增刪瞭一些章節。全書共15章(有的版本為16章),以幾十種動物的活動組成大小60多個故事。每個故事表達一種哲理或教誨,結構嚴謹,層次清晰。他是阿拉伯文壇中首先運用寓言形式描寫社會生活、表達哲理的作傢。該書曾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對以後的歐洲文學產生瞭一定的影響。

《卡裡萊和笛木乃》插圖

  《小禮集和大禮集》是一部行為、道德、哲理方面的箴言集,反映瞭作者對社會政治、道德改良的觀點。《近臣書》是他寫給曼蘇爾哈裡發的一篇諫辭,對社會的各種弊端提出批評和改良的建議。他還從波斯文翻譯瞭《波斯諸王傳》(胡達那邁)、《波斯風俗和文化》(阿因那邁)、《王冠》(艾努·舍爾汪傳記)等書。相傳還譯過亞裡士多德的《范疇》、《修辭學》等著作。

  伊本·穆格法為阿拉伯文學開辟瞭翻譯介紹不同文化和知識的領域。他崇尚理性,分析中含有辯證因素,寫作技巧嫻熟,為阿拉伯散文藝術奠定瞭基礎,被後世阿拉伯文學傢和哲學傢奉為效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