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同翅目的一科。後脛有刺2列,後足基節伸達腹板側緣,是頭喙亞目中小型善跳的大類。因此科昆蟲多為害植物葉片而得名。全世界共有1萬多種,中國已發現1 000多種。

  此科昆蟲體小,長僅3~12毫米。外形似蟬,觸角粗大的第2節上無感覺孔。中胸無翅基片,前翅2條臀脈在基部不合併。單眼2或缺。特別是後足脛節有梭脊,上生刺毛,其中有2排粗大而明顯的刺,這是區別相近種類的重要特徵(見圖)。

葉蟬科成蟲形態

  此科昆蟲均以植物為食,很多種是農林業的重要害蟲,如大青葉蟬黑尾葉蟬白翅葉蟬小綠葉蟬菱紋葉蟬等。有些種類還傳佈植物病毒病,如稻普通矮縮病、桑萎縮病、小麥紅矮病等。

  葉蟬的卵長橢圓形,中間微彎曲,單個或成塊產在葉片表皮下、葉脈中或枝幹皮層裡。若蟲與成蟲外形相似,共5齡。雌蟲一生可產卵數十粒至100餘粒不等。卵期10天左右,若蟲期20天上下,成蟲壽命長短不一。一年發生數代,最多可達10餘代。

  通常以成蟲或卵越冬。在溫暖地區,冬季可見到各個蟲期,而無真正的冬眠過程。越冬卵也產在寄主組織內。成蟲蟄伏於植物枝葉叢間、樹皮縫隙裡,氣溫升高便活動。成蟲和若蟲均刺吸植物汁液。葉片被害後出現淡白點,而後點連成片,直至全葉蒼白枯死。也有的造成枯焦斑點和斑塊,使葉片提前脫落。成、若蟲均善走能跳,成蟲且可飛動離遷。若蟲取食傾向於原位不動,成蟲性活躍,大多具有趨光習性。

  葉蟬科是一個大科,多數學者將其提升為葉蟬總科,下分為17個亞科或科。其中以大葉蟬亞科(Cicadellinae)、小葉蟬亞科(Typhlocybinae)和殃葉蟬亞科(Euscelinae)與農、林業生產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