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散文傢、詩人。字子壽,亦字春木,自稱蹇道人,樗寮病叟,東佘老民。江蘇婁縣人。早年即博覽群書,習學詞章,喜好駢儷。18歲應順天鄉試,才名大起,常與洪亮吉楊芳燦張問陶等文酒相會,雖連試不第,亦不為意。30歲以後轉學於桐城派大師姚鼐,乃摒棄舊所習,潛心程朱理學。尤服膺寶應朱澤澐,盛讚其遺著能守朱之道而不欲以文章顯名(沈日富《姚先生行狀》,下同)。

  姚椿文論繼承桐城派,但有變化和補充,認為“文之為用,不外四目:曰明道,曰記事,曰考古有得,曰言辭之美”。王柏心《晚學齋文集序》稱姚椿古文,“其宣之口也,閎達而疏暢;其筆之書也,茂密而和懿。無瑰譎之貌,亢厲之氣”。有“中行獨復”之譽。實則識論平庸,文與質基本上都未能越出姚鼐范圍。

  姚椿亦好詩,其詩論實較文論高明。早在23歲時,即稱詩“以諷諭為主,以音節為輔,以獨造為境,以自然為宗”,受到王昶的贊賞。後來還評論清詩說:“詩者性情之事,才與學皆後起者也。王文簡標舉神韻,天下翕然宗之,數十年來,其弊也流於蹇弱而貌似。於是學詩之士務以才力相勝,而通儒巨公又以學問之餘,溢為詠歌,至於推原本始,則猶有間焉”,這些觀點也是比較清新可取的。林昌彝說他的詩出入唐宋諸大傢,律詩取法杜甫,近體勝於古體。“其情正,其植厚,故怨而彌婉,質而彌華”(《射鷹樓詩話》)。

  著有《通藝閣詩錄》8卷,《和陶詩》3卷,《晚學齋文集》12卷,《樗寮文續稿》 1卷。又編有《國朝文錄》8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