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在中國延安成立的京劇藝術研究和演出團體,由魯迅藝術文學院平劇團與八路軍第120師戰鬥平劇社合併組成。因當時稱京劇為平劇,故名。其宗旨是“以揚棄的態度接受平劇遺產,培養平劇藝術幹部,開展平劇的改造運動,以創造新的民族形式”。(《延安平劇研究院組織規程》)毛澤東為研究院成立題詞“推陳出新”,成為研究院及戲曲改革的指導方針。延安平劇研究院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中共中央黨校。康生、張經武、劉芝明、楊紹萱等先後任院長。主要藝術創作人員有有阿甲、羅合如、張一然、王鎮武、魏晨旭、李綸、魏靜生、薛恩厚、陶德康、任桂林、任均、方華、王一達等。研究院以學習研究與演出實踐相結合,比較重視劇目建設。上演傳統京劇50餘出,均經整理、改編,有《打漁殺傢》、《清風亭》、《赤壁鏖兵》等。創作、移植瞭歷史故事劇《三打祝傢莊》、《河伯娶婦》、《瓦崗山》及《嵩山星火》、《嶽飛》等。1944年創作演出的《三打祝傢莊》取材於《水滸》,是一部頗具影響的作品。此外,研究院還創作演出瞭現代題材的京劇《難民曲》、《上天堂》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一些藝術創作人員先後被派往新老解放區開辟或推進戲曲改革工作,實現研究院“培養平劇藝術幹部,開展平劇改革運動”的宗旨,1947年3月,延安平劇研究院撤離延安,同年5月到達晉察冀邊區,改稱華北平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