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玄教宗師為首的道官組織系統。原為道教的通稱。創始於元初張留孫。張留孫從小學道於龍虎山上清宮,至元十三年(1276)隨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進京,後留在京城侍用。第二年,治癒皇後之疾,命為上卿,敕兩都各建崇真宮以居之。十五年,賜號玄教宗師,授道教都提點,管理江北、淮東、淮西荊襄道教事。仁宗延祐二年(1315)晉升為上卿、玄教大宗師,領集賢院道教事。其後,京城玄教宗師府不斷從龍虎山選拔道士入京,或委以道職,或派往各地任地方道官。玄教系統內設大宗師、玄教嗣師;;各行省設都提點;各路設道錄、道判;各州設道正、道判;基層各宮觀設往持、提點、提舉。道官由玄教宗師派任,教內事務則由各觀主行。

  玄教從成立至元末,共傳五代:第一代張留孫,掌教43年;第二代吳全節,掌教25年;第三代夏文泳,掌教4年;第四代張德隆,掌教5年;最後一代於有興,掌教15年。

  玄教宗師的傳承,除瞭第一任由元世祖任命外,其後皆由前任掌教提名,先作嗣師,繼任時,要有皇帝降“璽書”任命,並獲得第一代宗師張留孫留下的大宗師印和寶劍,作為傳承憑證和教權象征。玄教宗師雖均出自龍虎宗,但他不再聽命於本山宮觀,宗師除諳習龍虎宗的符籙、咒術外,還要兼習神霄、清微、天心等諸派法術。玄教的成立實際上對發展正一道起瞭很大作用,同時對溝通江南道教與元統治者的關系,溝通道教各派之間的關系也發揮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