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體物理學傢。生於江西吉安。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天體物理專業,同年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作至今。1986年任研究員,現任紫金山天文臺學術委員會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熊大閏主要研究恒星對流理理論,以及與之相關的恒星結構、演化和脈動穩定性問題。他擯棄瞭國際上長期流行的唯象的混合長對流理論,發展瞭一種非定常的和一種非局部的恒星對流的統計理論,並將其運用於恒星結構、演化與脈動的理論計算,解決瞭大質量恒星演化計算中所謂的半對流的理論矛盾和造父變星質量矛盾,得到瞭一個比傳統理論與觀測符合得更好的太陽對流區模型,解釋瞭變星脈動不穩定區紅端邊界和長周期變星脈動不穩定區等現象(1977~1984),該成果已為國際同行廣泛引用,並被稱為“熊氏理論”。此外,在日震學和星震學的研究(1988)和太陽大氣鋰元素豐度的研究(1991)中,也取得重要成果。熊大閏先後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1979)、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9)、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王丹平科學獎(1992)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