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橫濱創刊。半月刊。編輯兼發行人署馮紫珊,實際是梁啟超主編。主要撰稿人有梁啟超、蔣智由、馬君武、韓文舉、徐佛蘇、麥孟華等。

  初辦時,強調“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主張“摧陷廓清”,“采合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本原”,大力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知識。評述和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內容包括社會科學學和自然科學古今各種學派的學說和有代表性的學者。梁啟超所撰《新民說》,全文十幾萬字,在該報連載34期,大聲疾呼中國人一定要擺脫封建奴性,力倡樹立資產階級獨立自由、愛國利群、公德和奮發進取的思想品格。這是一篇進行反封建思想啟蒙的代表性文獻。他在《敬告我同業諸君》一文中,提出報館有兩大“天職”,一監督政府,二向導國民。這是早期論述報刊功能的重要文章。《新民叢報》還提倡運用資產階級的理論觀點,改良中國的舊史學、舊文學。所載梁啟超的《新史學》、《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等著述,批評瞭舊史學的“帝王中心論”,首開以近代思想審視和研究思想史、學術史之趨勢,為當時史學革命的代表作。“小說”欄長年刊登《十五小豪傑》、《劫灰夢傳奇》、《新羅馬傳奇》等新體文藝創作和譯作。“海外奇談”、“外洋入口之竹頭木屑”等專欄介紹科學技術方面的新消息、新知識。《新民叢報》的重要文章多出梁啟超之手。他文筆平易暢達,富於感情,被時人譽為“新民文體”,對新聞文體的發展有重要貢獻。《新民叢報》倡導的思想啟蒙,對隨後成為資產階級革命者的一代青年,如秋瑾、高旭、柳亞子等最初的覺悟,以及後來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如魯迅、胡適、郭沫若,以至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均產生過重要影響。《新民叢報》從創刊起,每期卷首必刊幾幅外國名人像或名城名勝古跡圖。封面裝幀也有特點,用潔白報紙西式裝訂,時有套色描圖,發刊後風行海內外,暢銷時,印數最高達14 000餘份,具有廣泛社會影響。

《新民叢報》第一期版面

  1903年後,《新民叢報》宣傳方針不斷變化:介紹“西學”、“新學”的文章明顯減少,來稿面和讀者面也逐漸縮小;特別是這年冬天梁啟超從美國考察回到日本後,該報連續發表瞭他反對蓬勃興起的中國民主革命鬥爭的文章,並在1905年以後改良派同革命派展開大論戰中力主“保皇”,鼓吹“開明專制論”,強調“中國今日萬不能行共和立憲制”,而遭到革命派報刊《民報》刊登的一系列文章的批駁。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