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新加坡共和國居民的總稱。有507.6萬人(2010)。有20多個民族。主要有三大族: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此外,還有為數不多的阿拉伯人、蘇格蘭人、荷蘭人、阿富汗人、猶太人、菲律賓人、緬甸人等。華人占全國人口的75.2%,主要來自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馬來人占全國人口的13.6%,分為兩個主要支系:一支是在新加坡和馬來亞出生的馬來人,另一支是由印尼遷來的移民。新加坡的南亞移民及其後裔,都被統稱為印度人。但在民族成分上,他們並不相同。在印度人人中,有66%是泰米爾人,20%是其他操達羅毗荼語的人,其餘是北印度移民的後裔。國語為馬來語,行政機關用英語。官方語言有4種: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和英語。新加坡的宗教信仰十分復雜,世界三大宗教在這裡都有信徒。華人大部分信奉佛教,少數信奉基督教。馬來人信奉遜尼派伊斯蘭教。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並有人信奉錫克教和基督教。新加坡人古稱單馬錫人,自古即受強鄰統治。1826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又恢復其殖民統治。1959年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1963年作為一個州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退出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加入英聯邦。在英國實行殖民統治的100多年中,英國當局對一些主要民族采取瞭人為的民族隔離措施,把許多民族孤立起來,以便分而治之。馬來人主要住在北部,印度人住在南部,華人各地都有。而從中國不同省份遷來的移民又各自住在不同的街區。最近幾十年來,由於新住宅區的建設,各民族之間的地區分隔才被打破。新加坡獨立建國後,全國各民族正在日益接近。

身著傳統禮服的新加坡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