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太作傢。生於拉濟明(波蘭東部),卒於美國佛羅裡達。祖父和父親都是猶太教長老。辛格年輕時也曾在猶太教神學院裏受教育,但他“產生瞭懷疑,懷疑的不是上帝的威力,而是猶太教所有的傳統和教義”。12歲時,因受F.M.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罪與罰》的影響,立志成為作傢,而不當教士。15歲開始用希伯來文寫詩和短篇故事,後又用依地文為波蘭的猶太報刊撰稿,另外還把E.M.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湯瑪斯·曼的《魔山》等德文小說譯成依地文。1935年移居美國,在美國猶太人人創辦的《前進》報社任編輯,並積極從事文學創作,1943年入美國籍。

  辛格的依地文作品大多先在《前進》報上發表,然後再經他本人和一些譯者的合作譯成英文,登載在其他報刊上。幾十年來,他創作瞭不少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劇本和兒童故事,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莫斯卡特一傢》(1950)、《撒旦在戈雷》(1955)、《盧佈林的魔法師》(1960)、《奴隸》(1962)、《莊園》(1967)、《產業》(1969)、《仇敵:一個愛情故事》(1972)和《舒莎》(1978),短篇小說集《傻瓜吉姆佩爾和其他故事》(1957)、《市場街的斯賓諾莎》(1961)、《卡夫卡的朋友和其他故事》(1970)等。

  辛格的作品情節生動,富有趣味,文筆清晰簡練,大多描寫波蘭猶太人往昔的遭遇和美國猶太人現今的生活,其中也有不少是神秘的靈學和鬼怪故事,對上帝、撒旦、妖魔鬼怪、天堂、地獄、靈魂等作瞭曲折離奇並富有寓意的描繪。他與美國作傢N.霍桑相似,與其說是小說傢,毋寧說是傳奇故事作傢,寓言和諷刺作傢。他的短篇小說也頗具A.P.契訶夫的風格。另外,他使用瀕於死亡的依地文創作,在保存古老的猶太文化方面盡瞭很大的力量,可以說是繼承瞭依地文學和美國文學的雙重傳統。辛格於1970年獲得美國全國圖書獎。197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