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齊詩人。字玄暉。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少年即好學,有聲名,曾為齊豫章王蕭嶷及王儉屬官,與王融、沈約、蕭衍等同遊竟陵王蕭子良西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中至荊州為隨王蕭子隆屬官,相處甚融洽,因讒被調回建康。歷任明帝蕭鸞驃騎諮議領記室、秘書丞、宣城太守諸職。明帝末,為南東海太守,適逢其嶽父王敬則密謀起兵反叛,約他回應,他向朝廷告發,因功被任尚書吏部郎。不久,執政的始安安王遙光陰謀奪取帝位,約謝朓同謀,謝朓又加告發,遂為蕭遙光所殺。

  謝朓在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詩。早在永明年間,他和王融、沈約相唱和,作詩講求平易流暢,註意平仄聲相對,號稱“永明體”。這一詩體的首創者為王融,提出具體主張的是沈約,而在創作實踐方面最有成就的則為謝朓。這個詩派的出現,為後來律詩的形成開瞭先河。名作有《遊東田》《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後者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兩句,是千古傳誦之句。他從荊州返建康時所作《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兩句,筆力剛勁,在齊梁詩中頗不多見;末四句雲:“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說明在經歷瞭這一階段生活的磨煉後,他詩歌的題材日趨廣泛,風格亦更多樣。在他還都以後及出為宣城太守期間的詩名篇亦多。這一時期由於政局多變,王融被殺,沈約、范雲別在各地,使他更添憂生之嗟。這個時期的詩歌尤多山水及行旅之作,如《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敬亭山詩》、《京路夜發》諸作,皆為名篇。由於處境和題材與謝靈運當時頗有相近處,因此取法謝靈運處頗為明顯。大抵篇幅較長,遣詞亦多古奧,較之前一時期似略顯高古。這個時期的吐露懷抱之作有《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對謝安謝玄在“淝水之戰”的功業十分景仰。詩中“平生仰令圖,籲嗟命不淑”二句,說明他並不甘心僅僅做一個詩人。他的《賦貧民田》等詩也說明他也有為人民做些好事的願望。

  謝朓還有一些短詩,顯然深受當時南方民歌的影響,如《玉階怨》、《王孫遊》等,已和後來的五言絕句相似。他早年與王融、沈約唱和的一些詠物詩則為後來的“新變體”及“宮體詩”的先聲。據沈約回憶說,謝朓曾說過“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的話(見《南史·王筠傳》)。從他現存的作品看來,這確實很符合他詩歌的特色。但鐘嶸《詩品》則認為他筆力較弱,所以“末篇多躓”(結尾陷於平弱),但“奇章首句,往往警遒”,“古今獨步”。謝朓對後世的影響更不容忽視。唐代許多著名的詩人無不受他影響,其中李白尤為突出。在李白的許多名篇中,常常提到謝朓,備極推崇,故清人王士禛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論詩絕句》),絕非偶然。前人論詩,多謂謝朓始啟唐音,確為篤論。

  謝朓除瞭善詩外,亦擅長駢文,其《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一文,為《文選》所收錄,歷來頗被傳誦。謝朓、蕭子隆視為知己,文中“不悟滄溟未遠,波巨自蕩,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雲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數語,情真意切,富於感染力。其他如《酬德賦》、《臨楚江賦》,亦有辭采,但不如詩傳誦。

  《謝朓集》本12卷,又《逸集》1卷,今已殘缺。現在所見最早的本子為《四部叢刊》影印明抄本。近人郝立權有《謝宣城詩註》(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今人洪順隆、曹融南都為《謝宣城集》作註,洪註在臺灣出版;曹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