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北省轄地級市。位於省境東南部。轄咸安區和嘉魚縣、通城縣、通山縣、崇陽縣,代管赤壁市。面積10 019平方千米。人口246萬(2010),以漢族為主。市人民政府駐咸安區。秦為南郡地,漢為江夏郡地,三國吳屬武昌郡,元屬武昌路,明、清屬武昌府。1914年屬江漢道。1965年設咸寧專區,1970年改稱咸寧地區。1998年撤銷咸寧地區和縣級咸寧市,設立地級咸寧市,新設咸寧市咸安區。市境山水相連,江河縱橫,湖泊棋佈。除西北部西梁湖、斧頭湖的濱湖平原外,均屬鄂東南丘陵;大幕山主峰海拔954米,自東向西綿亙於市南邊界,向北高度漸降。溫泉位於市區西南淦水河床,有大小泉眼14處,常溫55℃,含氡、硫等礦物質,對多種慢性疾病療效顯著,建有療養院、醫院、浴池、溫室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降水充沛,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年降水量1 347~1 520毫米。礦產資源有釩、錳、銻、硫鐵礦、磷、煤和大理石、石英巖、陶土、瓷土等。以該地資源優勢為特色的產業和新興產業不斷興起,已逐步形成瞭以輕工、紡織、建材、造紙、機電、采礦、冶金、醫藥、化工、電力等為骨幹的地方工業體系。農業以發展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苧麻、水果、茶葉、桂花、楠竹和生豬、傢禽、水產養殖等為主,素有“桂花”、“苧麻”、“茶葉”、“楠竹”之鄉的美稱。建有柑橘、獼猴桃、桂花、茶葉、楠竹、用材林、淡水養殖等各種商品生產基地。水陸交通方便,京廣鐵路貫通市境南北,國道106線、107線交會於此,長江橫穿東西,淦水—斧頭湖—金水航線以咸寧為起點,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市境西界汀泗橋,北界賀勝橋,均為北伐時著名戰役之地。名勝古跡有咸寧溫泉九宮山李自成墓、鐘臺山等,紀念地有北伐陣亡將士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