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內陸湖泊。在裡海以東、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20世紀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積6.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6米,最深處近70米,容積有1 000立方千米,因其鹽度達10以上,故名為鹹海。在世界鹹水湖中,面積僅次於裡海,位居第二。到1987年,該湖水位急劇下降瞭12.7米,面積也縮小到4.1萬平方千米,容積減至404立方千米。鹹海已分為兩個部分,即南部的“大海”和北部的“小海”,其含鹽量均為50年代的3倍。至1992年,兩部分的總面積又又減至大約3.38萬平方千米,平均海平面下降約15米。進入21世紀,咸海的面積更減至2.52萬平方千米。居亞歐大陸中部幹旱地區,四周被廣大沙漠圍繞,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湖面蒸發量在1 000毫米以上。過去由於有阿姆河錫爾河兩條河流補充,水量收支基本平衡,水位年變幅僅在1.5~2米,湖泊水面積基本上是穩定的。多年來在中亞地區發展瞭以種植棉花為主的灌溉農業,在阿姆河與錫爾河幹支流上,興建瞭一系列大中小型水庫和灌渠,大量的河水被截取用於灌溉和城市工業生產、生活用水,使註入咸海的水量大大減少,水量收支失去平衡,故咸海在日漸縮小,並正在走向消亡。由此可見,咸海幹涸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直接後果。咸海水面的急劇縮小,給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災難。首先是對湖區生物資源及航運業的直接影響。鹽度增高,浮遊生物減少,致使那裡的漁業資源嚴重受損。咸海南北岸間的航運業,也因湖岸線逐年後退而廢棄或中斷。其次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湖濱及三角洲上大片的沼澤地退化為鹽堿灘和沙丘,天然植被相繼衰敗,蘆葦面積銳減,咸海東岸500千米內的天然草場,也因水分狀況惡劣而嚴重退化。為解決咸海環境問題,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1993年聯合組建瞭拯救咸海國際基金會,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參與制定的“咸海流域規劃”也於1994年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