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中國古代掌管天文曆法的人。相傳他是黃帝時代的官。《史記·曆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曆”。同書《索隱》引《系本》及《律曆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曆》”。所謂“占日”是指觀測太陽,計算日子,等等。在關於唐堯的傳說中,羲和是掌管天文的傢族,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堯派往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昏中星,參照物候來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確定季節,安排曆法。最有名的傳說見於《尚書·胤征》篇。羲和和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於酒色而荒廢瞭天象的觀測和推算,造成瞭意外的驚慌。於是仲康王依據《政典》(法律):“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命胤侯征伐羲和。因為羲和是傳說中掌天文的官,主張復古的王莽在掌權後就把天文官改稱羲和。著名天文學傢劉歆就曾被任命擔任羲和這個官職。又因為羲和在傳說中與觀測太陽有關,所以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有的把羲和塑造為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在東南海之外有羲和國,國中有一女子叫羲和,嫁給帝俊為妻,生瞭十個太陽。每天羲和在甘淵為十個太陽洗澡。而屈原在《離騷》中,則把羲和寫成駕馭太陽車的神,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赫利俄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