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石經碑刻。立於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又名《漢石經》;因僅以隸書一體書刻,又稱《一體石經》。原在洛陽東漢太學,刻成不久即遇漢末董卓之亂,後又遭晉永嘉之難,遂毀於兵燹。其殘石自宋代以來屢有發現,20世紀20年代以後出土漸多,現存《熹平石經》殘石分別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等處。

《熹平石經》殘塊

  《熹平石經》內容為《尚書》《周易》《儀禮》《春秋》《魯詩》《公羊傳》《論語》等儒學經典,共46石,是最早的官定儒學經典著作版本,據記載由蔡邕以隸書書寫。

  從現存殘石來看,《熹平石經》的隸書技法純熟,用筆沉穩,方正均勻,神態規整,端莊雍容。雖然在經學史和版本學上有較高價值,但由於講究文字規范有加,結體大小與筆畫粗細變化不多,故顯得刻板,書法價值並不顯著,而且世間流傳多有偽造者,真贗混雜,較難辨究。傳世著錄有馬衡的《集拓新出漢魏石經殘字》《漢石經集存》及羅振玉的《漢熹平殘字集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