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區名。唐貞觀十四年(640)滅麴氏高昌置。治所在高昌(寶應元年改名前庭),故址今新疆吐魯番東南約50千米,今稱高昌故城,由外城、內城和最北面的宮城組成,外城略呈正方形,四面為弧線形城垣,周長5千米多,現仍存城垣、衙署、寺院、房屋等建築遺址殘跡。根據出土的吐魯番文書,有7座城門名稱見於記載。轄境相當今吐魯番盆地一帶。地當東西交通要道,為隴右地區最繁榮和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城市之一,其城:“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尤出於隴右,蓋有漢漢官之遺風耳。”(《太平寰宇記》引《十道記》)唐初滅高昌,裂其地為州縣,是當時政治上的大事,史載:“於是唐地東極於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資治通鑒》唐貞觀十四年)同年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今吐魯番市西南交河城),六年移駐於此,顯慶三年(658)始移龜茲(今庫車東皮朗古城)。天寶元年(742)改為交河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西州。貞元七年(791),或說八年或更後為吐蕃攻陷。後與回鶻屢次爭奪,咸通七年(866)入回鶻,史稱“西州回鶻”,據吐魯番出土《造佛塔功德記》殘片,題款有“攝西州四府五縣事”的回鶻宰相,似西州回鶻初期,西州之名未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