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末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金尼閣編著,用以幫助西洋人學習漢語、漢字的羅馬字註音字彙。

  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來中國,先到澳門,次年赴南京學習中文。後到南昌、建昌、韶州、杭州以及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傳教。晚年居住並逝世於杭州。

  1625年,金尼閣把利瑪竇等人的羅馬字註音方案加以修改補充,寫成一部完整的羅馬字註音專書《西儒耳目資資》,次年在杭州出版。全書共分3編:第一編總論,第二編從拼音查漢字,第三編從漢字查拼音。

  金尼閣的羅馬字註音方案隻用瞭25個字母(5個元音字母,20個輔音字母)和5個表示聲調的符號,就可以拼出當時“官話”的全部音節。這種比“反切”簡單容易得多的方法,引起瞭當時中國音韻學者極大的註意和興趣。有的學者還從中受到啟發,產生瞭中國文字可以拼音化的設想。

  《西儒耳目資》的羅馬字母拼音方案如下:

(一)聲母
p[p] ′p[p′] m[m] f[f] v[v]
t[t] ′t[t′] n[n] l[l]
k[k] ′k[k′] g[ŋ] h[x]
ch[t∫] ′ch[t∫ ′] x[∫] j[ʒ]
ç[ts] ′ç[ts′] s[s]

(二)韻母

(三)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