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金石學著作。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梁詩正等奉敕編纂。乾隆十四年(1749)始編,十六年編定,並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乾隆二十年內府刻本,楷書精印極佳。後來坊間通行的一些本子,均據此本縮印。

  全書共40卷,收商周至唐代銅器1 529件(包括銅鏡),而以商周彝器為多。另附有錢錄16卷。體例完全模仿《宣和博古圖》。但所繪銅器圖像,大多經過縮小,並且未附比例,銘文和花紋模繪失真真,特別是銘文不像《宣和博古圖》等書依照原樣臨摹或據拓本刻版,而是出於模寫,並亦一律縮小,以致有很多改寫、缺訛之處。釋文、考證的錯誤也不少,幾乎不可依據。書中還收錄瞭不少偽器。容庚著有《西清真偽存疑表》可供參考。因此書所收銅器數量很大,且一向深藏清宮,作為一部研究青銅器的資料書來看,還是有價值的。書中所著錄的青銅彝器,除佚失者外,大部分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及“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

  《西清古鑒》完成之後30年,王傑等奉命將“內府續得”的銅器按同樣的體例編纂為《西清續鑒甲編》20卷,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編定,收商周至唐代的銅器944件,另附收唐宋以後銅器和璽印等31件,共計975件。書中跋語說:“其藏之盛京者(原奉天),厘為乙編。”《西清續鑒乙編》亦系王傑等人同時所編,共收銅器 900件。甲乙二編先後於1910、1931年出有石印縮小本。清廷又將所藏銅器600件及銅鏡101件編為《寧壽鑒古》16卷。其編寫體例、收器中真偽雜糅等,一如《西清古鑒》,1913年商務印書館依寧壽宮寫本縮小石印。以上四書,俗稱“西清四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