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弄類雜技節目。又名水擔子,古稱劍器渾脫。在兩米長的繩索兩端系上一對水碗或火球、彩帶舞弄出種種花樣,以模擬流星劃破夜空一閃即逝的景象而得名。距今3 000年前的雲南滄源的崖畫上,繪有舞弄飛石索的形象。飛石索是遠古先民在狩獵中使用的一種獵具,即投擲用藤蘿套著的石球打擊野獸。飛石索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成瞭軟兵器“流星錘”和雜技道具“流星索”。

水流星(重慶雜技團)

  舞流星最重要的特征是速度,因為隻有在急速的舞弄中方能顯出精彩。其表演形式可分為4類:一是在兩米長的繩索兩端系上一對水碗,即水流星(見圖),耍弄起來依靠慣性作用,軟索變得像木棍一樣挺直,水碗無論轉到什麼角度都滴水不漏,設計巧妙、外觀晶瑩,是上演最多的一類流星。二是在繩索兩端系上燃燒的炭球,舞弄起來像夜空中的流星相互追逐,即火流星。三是在繩索兩端系上繡球、彩綢,舞弄起來如彩虹升空,群龍歡舞,稱為帛流星。四是利用現代科技創造瞭電池燈彩流星流星盤,舞弄起來如節日之夜的焰火。20世紀下半葉,舞流星技巧不斷提高,創造瞭帶著流星滾翻、空翻、足蹬雙流星等新花樣,突破瞭單一的雙手耍弄流星的模式。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舞流星多為群體表演,常常是一群女子集體登場,她們手中的流星相互拋擲,巧妙傳遞。健美的造型、瞬息變換的技巧,使得整個舞臺流光溢彩,呈現出群星燦爛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