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山體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峰頂皆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名。平均高度2 000米,五座主峰海拔都在2 500米以上。其中北臺葉鬥峰最高,海拔3 061.1米,是華北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風景雄偉綺麗,氣候涼爽。在北臺頂和中臺頂之間的山陰處有“萬年冰”,終年不化。夏季綠草如茵,野花鋪錦,山泉小溪,流水潺潺,清風習習,故又稱清涼山。地質構造屬五臺斷塊。五五臺山在滹沱河與清水河環抱中,滹沱河谷地斷陷,五臺山隆起。五臺山有很多古老的寺廟(圖1、圖2)。東漢明帝首先在臺懷鎮修大孚靈鷲寺(明稱顯通寺),其後魏、齊、隋、唐至清不斷修建,成為龐大寺廟群,最多時達300餘座,現存47座。著名的舍利大白塔高70米,從上到下呈圓形。塔的上部有一個大銅盤,盤內有一個5米高的風磨銅寶瓶,銅盤周圍懸掛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銅鈴,微風吹動,鈴聲悠揚。白塔造型奇特,座基宏偉,結構勻稱,氣勢壯觀,為五臺山的標志。般若泉有“五臺聖水”之稱。顯通寺是五臺山最大的寺院,寺裡建有3米高的銅殿,銅殿前面有兩座6米多高的13層銅塔。佛光寺保存瞭更古老的特色,殿內塑像、壁畫及殿外經幢、墓塔、石雕,被譽為中國歷史文物瑰寶。南禪寺為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抗日戰爭時期,在五臺山建立晉察冀軍區。清水河畔松巖口村建有紀念白求恩陳列館。五臺山大理石已采出虎皮、秋景、珍珠玉、金點粉、雪花等21個花色。五臺石硯可與端硯、歙硯媲美。此外,有鐵、白雲巖、矽石、長石、磷等礦藏。五臺山植物資源豐富,植被以冷中生草本植物為主:海拔1 000米以下為山地幹草原和農耕地,代表植物為本氏針茅和鐵桿蒿;1 000~1 400米為山地灌叢草地及白羊草灌草叢;1 400~2 000米為夏綠林,主要樹種是落葉松、楊、樺等,與林木伴生的臺蘑亦為珍品;2 000~2 700米為亞高山草甸;2 700米以上為高山蒿草草甸。一年一度的騾馬大會(又稱六月大會)在此舉行,為北方牲畜交易場所。

圖1 五臺山寺廟

圖2 五臺山顯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