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傢、美術教育傢。祖籍安徽省涇縣,生於江蘇蘇州,卒於北京。1927年秋,考入上海藝術大學美術系。1928年,轉入田漢創辦的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同年秋,到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旁聽。1929年底赴法國留學,翌年9月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1月考入比利時佈魯塞爾皇傢美術學院。1935年秋,應徐悲鴻邀返國,任中央大學藝術系講師。1943~1945年間,赴甘肅、青海及康青藏區寫生,作油畫、水彩及速寫多幅,並臨摹敦煌壁畫。1946年8月,任國立北平藝藝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兼油畫系教授。10月,任北平美術作傢協會理事長。1949年,任中國美術傢協會常務理事。1951年後,相繼出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務長,中國美術傢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1983年,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5年,法國政府和文化部授予藝術文學最高勛章。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吳作人畫展。1988年2月被比利時國王授予王冠級勛章。

圖1 《負水女》(1946,中國美術館藏)

  吳作人的油畫,可分為3個時期。30年代前期在歐洲學習,他主要鉆研並掌握瞭北歐弗拉曼的藝術傳統,所作靜物尤其精彩深入。回國後至40年代末為第二時期,他創作瞭一系列現實和歷史題材的作品,如《畫室》、《擦燈罩的工人》、《黃帝戰蚩尤》、《戈壁神水》、《負水女》等。他感到在歐洲所學北歐畫派的色調處理,並不完全符合中國地理環境的色彩特性,因此開始努力探索適應新表現對象的色彩語言,這從他的青海寫生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來。50年代以後是第三時期,代表作是《齊白石像》《三門峽》《鏡泊飛瀑》等,這些作品都將細膩的感受輕松自如地納入醇厚清新的和諧色調中,代表瞭吳作人油畫藝術的最高水平。

圖2 《齊白石像》(1954)

圖3 《三門峽》(1956)

  吳作人從40年代中期開始畫水墨畫。長於描繪金魚、熊貓、駱駝等動物形象,60年代後形成簡約、平和、優雅的個人風格。在洗練而準確的造型中凝聚著中西文化的雙重修養,詩情、墨韻與簡潔的寫實風格融為一體,既典雅,又通俗,贏得瞭廣泛的觀者。

  吳作人又是一位美術教育傢。他長期作為徐悲鴻的主要助手主持教學,他繼承並發展瞭徐悲鴻美術教學上啟發學生以造型要求的原則,而不鼓勵學生模仿老師。主張“師造化,奪天工”的主客觀相輔相成的辯證觀點,重視素描基礎訓練,強調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藝術修養,力圖將嚴與寬、博與專、放與收辯證地統一起來,並通過啟發式教學得以貫徹。數十年來,他培育瞭許多卓有成就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