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認為國傢和政府是有害的和不必要的,主張取消國傢和政府,建立沒有任何政治權威的、絕對自由的社會的思想。又譯安那其主義

  西方無政府主義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斯多阿學派的創始人芝諾,犬儒學派的安提斯泰尼第歐根尼·拉爾修曾提出過取消國傢政權,回到人類自然善良的天性中去,實現宇宙和諧的主張。西方近代主要社會政政治思潮的無政府主義,代表人物、主張繁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是P.-J.蒲魯東M.A.巴枯寧

  蒲魯東在1840年出版的《什麼是所有權》一書中最早提出瞭“無政府主義”這一概念,並明確宣稱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反對私有制,提出“所有權就是盜竊”,認為“強權”和“詭計”是所有權的基礎。強權產生剝削、奴役、高利貸、戰爭賠款和繁重的各種捐稅;詭計則產生社會各種欺詐行為和不平等。蒲魯東雖然反對私有制,但也反對革命和共產制,主張通過社會改良建立一個無政府而有秩序的社會。

  巴枯寧則提出,國傢是權力和監護原則的歷史組織,是官僚集權的強力機構;政府是一種強制力量,它造成人類的屈從,是對自由的否定,是產生一切邪惡的根源。主張立即推翻和廢除現有的一切國傢,建立一種無法律、無政治權威的絕對自由的社會。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無政府主義在歐洲,特別是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的工人運動中產生瞭較廣泛的影響。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其影響日益削弱。20世紀初,無政府主義傳到中國,中國早期較有影響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吳稚暉劉師培張繼等人。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展開激烈的思想論戰,使許多知識分子認清瞭無政府主義的錯誤,找到瞭拯救中國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