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軍於烏蘭佈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南)擊敗厄魯特蒙古準噶爾軍的作戰。

  康熙二十九年五月,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藉口追擊喀爾喀蒙古,率兵自庫楞湖(今呼倫湖)南進進至烏珠穆沁(今屬內蒙古),意在控制蒙古,威脅北京。七月初,康熙帝命福全常寧率軍10萬分兩路迎擊,又令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率兵西進協同作戰,親率禁旅駐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督師。常寧部進至烏珠穆沁,與準噶爾軍交戰,失利撤退。噶爾丹揮師追擊,渡西拉木倫河,逼近福全部。十九日,康熙帝急令兩路清軍合兵阻擋準噶爾軍,並令康親王傑書移師歸化(今呼和浩特),斷其歸路。八月初一,清軍與準噶爾軍戰於烏蘭佈通。噶爾丹依林阻水,以逸待勞,將數萬騎兵列陣於山下;又命將萬餘頭駱駝縛足臥地,背加箱垛,蒙上濕毛氈,環列如柵,士兵於箱垛間隙放箭發槍,或施鉤矛,稱為“駝城”。清軍隔河列陣,先用火器為前列,攻其中堅,摧破“駝城”。步兵隨後從正面沖殺,騎兵繞至側翼夾擊。噶爾丹見勢不利,遣使向清軍求和,乘夜渡西拉木倫河,向漠北遁逃,沿途焚燒野草,以遲滯清軍騎兵追擊。準噶爾軍逃至科佈多(今蒙古境內)僅餘數千人,遭此沉重打擊後,數年無力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