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蒙古語ordo的音譯,意為宮帳或宮殿。此語最早見於唐代古突厥文碑銘。遼、金、元時有斡耳朵斡裏朵兀魯朵窩裏陀等不同譯寫。契丹是遊牧民族,其君長習於帳居野處,車馬為傢,轉徙隨時,無城郭溝池宮室之固。故其宮帳之組成、管理、警衛與供給都有與之適應的特有制度。遙輦氏的累代統治者置有宮或帳,共為九宮分或九帳,也便是九斡魯朵。斡魯朵既是其宮廷,又是其私產;;既有特別組織的禁衛軍,又有其領地、屬民,單獨設官分領。《遼史》中保存有歷代皇帝及部分皇後、皇子的12個斡魯朵和相當於斡魯朵的一個王府的記錄。

  斡魯朵之主要構成與職任是宮帳的禁衛。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即皇帝位後,立即選取瞭諸部豪健之人兩千(或作一千),組成宿衛親軍,號為“算”,意即腹心部,成為一支直屬於他本人的宮帳(斡魯朵)禁衛隊伍,領以左、右皮室(義為精兵,或言義為金剛)“詳穩”(官名)。這支部隊平時任斡魯朵的警衛,有戰事則隨皇帝親征,有時也分派外出參與征伐。掌領宿衛者都是皇帝的心腹功臣,宿衛人員多因受知於皇帝而超擢為重臣顯宦。

  宮分所屬人戶,除充當心腹的宿衛外,又以所得俘戶、加上從政府或前朝皇帝宮分中所撥出的州縣、部族,組成一個獨立的官署。分置契丹諸行宮都部署等北面宮官,管領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漢人諸行宮都部置等南面宮官,管領漢人和渤海人。下轄州、縣、提轄司、石烈(相當於縣)、瓦裡(拘收宮室、外戚、大臣之犯罪者傢屬的機構)、抹裡(相當於鄉)、得裡等組織。總計有遼12宮1府,所屬計州38,縣10,提轄司41,石烈23,瓦裡74,抹裡98,得裡2,閘撒19。共有正戶(契丹人)8萬,蕃漢轉戶(漢人或其他民族分子)12.4萬,丁40.8萬。他們除瞭向本宮分提供租稅、勞役外,大致每四丁還要提供騎兵一名,成丁的男子也根據需要應征為兵。據《遼史·營衛志》所列諸宮、府總計可征發騎兵10.1萬。諸宮典兵官稱提轄司。與諸宮府所領屬州縣多在上京、中京、東京三道的情況相反,提轄司則集中設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奉聖州(今河北涿鹿)、平州(今河北盧龍)等軍事要地,利於平時鎮守,有戰事則各集所屬的軍丁從征。

  宮戶世隸宮籍,不能脫離。斡魯朵制對加強皇權,維護耶律氏的統治都起瞭重要的作用,對後來蒙古人的斡耳朵、怯薛制度有著直接的影響。

  蒙古的斡耳朵與遼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分別屬於四個皇後,帝、後死後,大斡耳朵由幼子拖雷的傢族繼承。元朝建立後,為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先後設置瞭四所總管府和一所都總管府,下轄提舉司、長官司和各種造作匠局等20多個機構,私屬工匠、打捕戶遍佈大都、上都、保定、東平、彰德、泰安、河間等地。這四大斡耳朵向腹裡(中書省所轄的今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部分地區)9萬人戶征收五戶絲,並向贛州路幾萬人戶征收江南戶鈔。每年還從朝廷得到大批銀兩、羅絹緞絨等歲賜,斂聚和耗費巨額財富。元廷歷封宗王甘麻剌和他的子孫為晉王,鎮守漠北,兼領四大斡耳朵,稱為“守宮”。元世祖忽必烈也有四大斡耳朵,同樣占有大量財富和私屬人口。其他皇帝都各有斡耳朵,死後都由後妃繼承守宮,也領有私屬人戶,有五戶絲、江南戶鈔、歲賜的收入。元成宗鐵穆耳、武宗、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碩德八剌、明宗、寧宗死後,元朝分別設長慶寺、長秋寺、承徽寺、長寧寺、寧徽寺、延徽寺等三品官衙,管理他們的斡耳朵。

  

推薦書目

 楊若薇. 遼代斡魯朵所在地探討. 北京大學學報, 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