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首都。位於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渥太華河下遊南岸,裏多河加蒂諾河分別從南、北匯入,東距蒙特利爾約200千米,西距多倫多340多千米。2001年1月1日附近10個城鎮併入,渥太華市區擴大為2 778.6平方千米,首都地區(包括安大略省的渥太華市、魁北克省的赫爾市及周圍城鎮)面積4 662平方千米,人口113.1萬,居全國第4位。1959年國會劃定國傢首都區,現其範范圍大致與大都市區相當,由國傢首都委員會管理。

  城市坐落在渥太華河畔起伏和緩的小山丘和河谷平原上,北接魁北克省的林區,南鄰聖勞倫斯河谷地。渥太華河上遊和加蒂諾河富水力資源,河上建有水電站。裡多運河貫穿市中心,南入安大略湖。氣候冬寒夏暖,1月氣溫−6~−16℃,7月15~26℃;平均年降水量870毫米,冬季多雷。

  原為印第安人阿爾岡昆族居地。1613年法國探險傢S.de尚普蘭到達渥太華沿岸。此後近200年內,這個三河匯合之地為毛皮商貿易通道。1800年美國移民在渥太華河北岸伐木,始建定居點,它是現赫爾市的發祥地。1826~1833年英國開鑿裡多運河,在渥太華河南岸建立以運河設計者J.拜的姓氏命名的村鎮——拜鎮,並借助便利的水路交通,發展為木材集散地和軍事要地。1855年設市,更名為渥太華。1857年被英國女王選定為上、下加拿大聯合省首府。1867年成為加拿大自治領首都。20世紀以來,城市經多次重新規劃和改建,城區擴大,人口漸增,發展為加拿大主要大城市之一。

  城市經濟的主體是各類服務業。作為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全市約1/3的就業人口在聯邦和省市政府機構工作。旅遊業發達,一年四季都吸引瞭眾多遊客。主要工業部門如木材加工、紙漿和造紙、印刷、食品等行業從業人員僅占就業人口的6%。20世紀70年代以後,以微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產業逐漸興起,形成加拿大的“北矽谷”,現已雲集700多傢公司和企業。地處橫貫大陸鐵路、公路幹線上,並有稠密的公路網通連省內外各大城市。都市區內有4個機場,其中麥克唐納·卡蒂爾國際機場是加拿大主要航空港之一。

圖1 裡多運河風光

圖2 國會大廈及廣場

  市區以裡多運河為界,西部稱上城,居民以英裔為主;東部稱下城,以法裔為主。有10座跨河大橋連接東、西岸。渥太華河北岸的赫爾市在魁北克省境內,屬法語區,有4座跨河大橋連接南、北岸。在裡多運河與渥太華河匯合處西側的國會山上,聳立一組新哥特式建築,居中的即為國會大廈,其高達90米的和平塔為城市的標志建築。主要政府機構也在上城國會山周圍,如聯邦政府大樓、司法大樓、最高法院、檔案館等。總理府、總督府、市政廳等則建在下城。繁華商業區分別以上城的斯帕克街和下城的裡多街拜沃德市場為中心。

  加拿大主要文化中心之一。英、法兩種文化在都市區內共存,多數居民會講英、法兩種語言,著名的渥太華大學(1848)用雙語教學,有雙語報刊、電視臺、電臺等。市內有許多國傢級文化機構,如國傢藝術中心、國傢圖書館、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國傢美術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國傢科學技術博物館、國傢航空博物館、加拿大戰爭博物館等。下城沿薩塞克斯老街辟有1英裡“歷史之路”,保留許多19世紀的城市建築。

  城市多公園綠地,其中環城“綠帶”占地170平方千米,渥太華河北岸的加蒂諾公園面積達344平方千米。下城西南部的中央實驗農場是加拿大僅有的城市農場。每年春天,全城鬱金香花盛開,5月舉行鬱金花節。裡多運河冬季封凍,是市民冰上運動理想場所,每年2月初在此舉行盛大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