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曲傢。生於格洛斯特郡當安普內,卒於倫敦。1892~1895年就讀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90~1892年及1895~1896年就讀於英國皇傢音樂學院。他的作曲老師C.V.斯坦福H.帕裏都是當時英國音樂復興運動的主要人物。1897~1898年在柏林從M.佈魯赫學習。約於1903年開始在英國諾福克地區收集民歌,這對他一生的創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1904年參加英國民歌協會,並任《英國讚美歌集》的音樂編輯輯。1909年赴巴黎從M.拉威爾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聘為皇傢音樂學院教授。他的作品很多,包括各種音樂體裁。最早以民間音樂為素材的重要作品是管弦樂《諾福克狂想曲》(1906,共有3首,後來刪去瞭第二、第三首)。9首交響曲,取材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著名的是第三首《田園交響曲》(1921),描繪瞭“田園”所引起的靜謐、沉思的意境。e小調《第六交響曲》(1947),刻畫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帶合唱的第七首《南極交響曲》(1953),根據電影《南極的斯科特》的配樂改編而成,贊頌瞭斯科特隊長同大自然搏鬥的精神。重要器樂作品還有根據英國作曲傢T.塔利斯的曲調所寫的弦樂曲《托馬斯·塔利斯主題幻想曲》(1910)、假面劇的舞蹈音樂《喬佈》(1930,根據W.佈萊克的插圖寫成)等。聲樂作品占有同樣重要地位。如歌劇《牲口販休》(1914)、道德劇《天路歷程》(1951)、聲樂套曲《在文洛克的邊緣地帶》(1909,A.E.豪斯曼作詞)以及W.惠特曼作詞的管弦樂聲樂曲《走向未知的境地》(1906)和康塔塔《給我們和平》(1936)等。沃恩·威廉斯曾3次訪問美國。第二次於1932年應邀在佈林莫爾學院講演,講稿經作者整理發表,題為《民族音樂論》,是他主要的文字著作。沃恩·威謙斯的創作一方面繼承瞭歐洲大陸的音樂傳統,一方面吸取瞭英國歷史上如都鐸王朝時期的音樂成果,並把它們同英國民歌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瞭現代英國的鮮明的民族風格。正是以他為代表的一代英國作曲傢,使沉默瞭約200年之久的英國音樂,再次獲得世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