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傢。生於倫敦,卒於薩默塞特的湯頓附近。早年在牛津大學攻讀近代史專業,曾一度學習美術,當過私立中學的教師、記者。1928年發表第一部小說《衰落與瓦解》,獲得成功,從此開始瞭文學生涯。1930年寫作《邪惡的肉體》時,皈依瞭羅馬天主教。此後9年,他在歐洲、亞非、中美等地周遊,以旅遊經歷為題材寫瞭《標記》(1930)、《遠方的人們》(1931)、《九十二天》(1934)、《在阿比西尼亞》(1936)等遊記記。其間,他所發表的諷刺小說有《黑惡作劇》(1932)、《一抔塵土》(1934)和《搶新聞》(1938)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在皇傢海軍陸戰隊和騎兵禁衛軍中任軍官,發表瞭滑稽諷刺小說《多升幾面旗》(1942)。戰後隱居在英國西南部,創作瞭《舊地重遊》(1945)、《愛人》(1948)和《榮譽之劍》三部曲,即《武裝的人》(1952)、《軍官與紳士》(1955)和《無條件投降》(1961)。

  沃以擅長諷刺挖苦英國上層社會的流弊聞名,技巧新穎,筆鋒犀利。他的創作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戰前,沃常采用鬧劇形式,作品的題材、寫作技巧和風格大同小異,主人公大多是《衰落與瓦解》中的保爾那樣的紈袴少年,他們近乎胡鬧的荒唐行為是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否定,反襯出英國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庸俗。沃在作品中雖然也強調人的社會地位和等級的差別,但是,這種強調幾乎完全是為瞭作品的喜劇效果。這是它們與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之間最主要的區別。

  沃在戰後的作品趨於嚴肅的諷刺。以《舊地重遊》為標志,作品的題材明顯轉向宣揚天主教思想。這部作品模仿M.普魯斯特的筆法,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散漫地追憶逝去的年華。作者借助主人公之口,評論瞭書中人物的言行,寄托對於天主教的虔誠信仰。《榮譽之劍》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軍隊生活為題材的三部曲。作者從天主教的觀念出發,探索戰爭所引起的人的價值觀念的變化。主人公的姓名即有屈服於現實的寓意,戰爭擊碎瞭他的幻想,改變瞭他對人生的態度,他不得不承認所向往的貴族式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從某種意義上說,沃筆下的蓋·克勞契拜克預示瞭下一代文學作品中的反英雄式人物的崛起。

  沃還著有英國詩人D.G.羅塞蒂等人的傳記。他的自傳僅完成第一部分,書名為《一點學問》(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