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世紀反映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其主要中心,最初在義大利,16世紀擴及德意志、尼德蘭、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地。“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傢和學者所使用。該詞源自義大利語Rinascita,意為再生或復興。14世紀,新興資產階級視中世紀文化為黑暗倒退,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力圖復興古典文化,遂產生“文藝復興”一詞,作為新文化的美稱。這種提法在詩人F.彼特拉克和小說傢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經出現。1550年,G.瓦薩裡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被世界各國沿用至今。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後才獲得“復興”。但它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文藝復興主要表現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但因各國的社會經濟和歷史條件不同,在各國帶有各自的特征。

  意大利文藝復興 13世紀末14世紀初,意大利在歐洲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由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先進地區隻限於少數幾個城市,尤以佛羅倫薩、威尼斯為最。地處意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出現瞭以毛織、銀行、佈匹加工業等為主的七大行會,它們不僅控制佛羅倫薩的經濟,也直接掌握城市政權。在這種政治、經濟背景下的佛羅倫薩,成為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的文藝復興發源地和最大中心。

圖1 手執《神曲》的但丁

  意大利文藝復興最早的兩位代表人物是佛羅倫薩詩人但丁和畫傢喬托。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寫詩人在地獄、凈界和天堂的幻遊,雖然仍以基督教的宗教觀念為依歸,文藝復興的新思想卻是其精華與主流。但丁借神遊三界的故事描寫現實生活和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同時以佛羅倫薩市民的思想感情要求人們關心現實生活,積極參與政治。他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反對封建教會宣揚的宗教宿命論,歌頌有遠大抱負和堅毅剛強的英雄豪傑,從而表現瞭新的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喬托在藝術上的開創之功和但丁相當。他的壁畫雖然以宗教題材為主,卻力求表現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一反中世紀宗教藝術的抽象與空洞,從而傳述瞭新的時代精神。他的作品不僅內容有新意,技法上也有極大革新,所繪人物形象有很強的立體感,呈現出真實的空間效果,為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藝術樹立瞭楷模。因而他被後人尊為第一個奠定瞭近代繪畫傳統的天才。以但丁、喬托為表率,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蓬勃開展起來。14世紀後半期又出現瞭兩名新文化的代表人物:F.彼特拉克和G.薄伽丘。彼特拉克詩文並茂,熱心提倡古典學術的研究,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的名作《十日談》以詼諧生動的語言諷刺教會貴族,贊揚市民群眾,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

  15世紀,人文主義在意大利蓬勃發展。許多學者、詩人搜求古籍成風。隨著對古典文化的學習,人文主義思想也日益發展,深入人心。當時的先進人士以所謂“全面發展的人”作為理想,蔑視宗教禁欲主義和封建門第觀念,力求成為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人。封建教會對文化的壟斷鉗制被打破瞭,文化領域百花競放,為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開拓瞭道路。這一時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有人文主義者L.佈魯尼和L.瓦拉,建築傢F.佈魯內萊斯基和數學傢L.B.阿爾貝蒂,雕刻傢多那泰洛,畫傢托馬索·迪·喬萬尼·迪·西莫內·圭迪(即馬薩喬)和S.波提切利。

圖2 達·芬奇發明設計手稿

  16世紀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特別繁榮的時期,產生瞭三位偉大的藝術傢: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達·芬奇既是藝術傢,又是科學傢,為當時“全面發展的人”的完美典型。他的藝術水平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現實主義手法上都達到新的高度,從而塑造瞭一系列無與倫比的藝術典型。肖像畫《蒙娜麗莎》被譽為世界美術傑作之冠,表現瞭藝術傢對女性美和人的豐富精神生活的贊賞;壁畫《最後的晚餐》則反映瞭藝術傢創造典型人物和戲劇性場面的能力,深刻描繪瞭人物的性格,佈局嚴謹又富於變化,為後人學習的典范。達·芬奇精深的藝術創作又與廣博的科學研究密切結合,凡各種寫實表現無不窮究其科學技術的基礎。他對許多學科都有重大發現,在解剖學、生理學、地質學、植物學、應用技術和機械設計方面建樹尤多,被譽為許多現代發明的先驅。米開朗琪羅是藝術上造詣極高的大師,在建築、雕刻、繪畫、詩歌等方面都留有很多不朽傑作。他創作的羅馬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巨幅屋頂壁畫,雖屬宗教題材,卻充滿熱情奔放、力量無窮的英雄形象,被稱為世界上最宏偉的藝術作品。他的許多雕塑,例如《大衛像》、《摩西像》和《垂死的奴隸》等,在技藝上較希臘古典名作有過之無不及。拉斐爾則是卓越的畫傢,被後世尊為“畫聖”。他善於吸收各傢之長,加以自己的創造,在藝術的秀美、典雅方面大放異彩,留下瞭許多第一流的傑作。如《花園中的聖母》、《西斯廷聖母》,以及梵蒂岡教皇宮中的許多壁畫,尤其是《雅典學派》、《教義的爭論》等,都達到構圖和形象完美的極致。除這三位藝術大師之外,這一時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還有建築師D.佈拉曼特、政治學傢和史學傢N.馬基雅維利、詩人L.阿裡奧斯托。佈拉曼特通過在羅馬的設計和作品,創立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馬基雅維利的代表作有《佛羅倫薩史》、《君主論》等;阿裡奧斯托的代表作則有長詩《瘋狂的奧爾蘭多》。他們的作品都對現實問題作瞭深入分析或反映。

圖3 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意大利演出劇本的扉頁和插圖

  德意志、尼德蘭的文藝復興 德意志的人文主義代表人物是鹿特丹的D.伊拉斯謨。他精通希臘、拉丁古籍,在德意志、尼德蘭各地都有很大影響。伊拉斯謨以人文主義精神批判、考訂基督教的經典,痛斥宗教神學的荒誕和教士的愚昧,揭露教皇、主教以及封建貴族的貪婪淫逸。因此,以他為首的德意志和尼德蘭的人文主義運動實為宗教改革提供瞭思想武器。德意志文藝復興在藝術方面的突出代表有著名藝術傢A.丟勒。同達·芬奇一樣,丟勒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支持宗教改革,同情農民戰爭,藝術上版畫成就極高,被視為西方最偉大的版畫傢之一。尼德蘭畫派從15世紀起即註重寫實,名傢輩出,至16世紀產生瞭綽號“莊稼漢”的大畫傢P.勃魯蓋爾(老)。勃魯蓋爾和尼德蘭人文主義者有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鬥爭,並以描繪鄉村景色和農民生活為其藝術創作的特色,在文藝復興美術中獨樹一幟。

  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文藝復興 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是人文主義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先驅T.莫爾。他的名著《烏托邦》對私有制進行瞭無情的批判,並設計瞭一個“公有”的空想社會,對後世影響很大。進步哲學傢F.培根提倡“知識就是力量”,代表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偉大復興》等,強調以科學方法研究自然和征服自然,對知識的進步充滿信心。偉大的戲劇傢W.莎士比亞則是文藝復興文學的巨人之一,其代表作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威尼斯商人》等都是世界劇壇中普遍推崇的名劇,均以情節生動、內容豐富、形象突出、語言精練著稱。法國的著名學者M.de蒙田強調自由思考,反對禁欲主義教條;他的散文言情說理,舒展自然,在傳播人文主義思想方面發揮瞭巨大作用。法國文學傢F.拉伯雷,以長篇小說《巨人傳》在歐洲獲得崇高聲譽。他批斥封建思想,強調人性發展和教育的作用,反映瞭資產階級的要求。西班牙的文學巨匠M.de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是與莎士比亞的戲劇並列的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在藝術方面,法國、西班牙也達到瞭高度的繁榮,文藝復興美術成為本國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代表人物有:法國的J.古戎,善作優美浮雕;西班牙的D.委拉斯開茲則精於油畫。佛蘭德斯畫傢P.P.魯本斯的人像、風景畫均有卓越成就。荷蘭現實主義畫傢倫勃朗造詣極深,代表作如《夜巡》、《浪子回頭》等皆以逼真生動著稱。

  意義及影響 文藝復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代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最初發展階段,是“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F.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導言》),其光彩奪目的成果影響深遠。現代的自然研究和自然科學的形成,是文藝復興文化最有積極意義的成果之一。他們的研究成果和鬥爭精神都在世界科學史上樹立瞭輝映千古的范例。

  

推薦書目

 朱龍華. 意大利文藝復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64.

 佈克哈特 J.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何新, 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9.

 CANTOR N F, WERTHMAN M S. Renaissance, Reformation, and Absolutism: 1450-1650. New York: T.Y.Crowell,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