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生於費城。195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碩士學位。先後在建築師E.沙裏寧和L.康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58年起,在費城開業。文丘裏還先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91年獲普裏茨克建築獎。

  文丘裡的著作主要有《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1966)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1972,與D.斯科特–佈朗和S.艾澤努爾合著)。這兩本書被看作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宣言。在《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中,文丘裡等人認為“現代建築”派的語言,群眾不懂,而群眾所喜歡的建築往往形式平凡而活潑,裝飾性強,又富有隱喻性。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面貌,包括狹窄的街道、霓虹燈、廣告牌、快餐館等商標式的造型,正好反映瞭群眾的喜好。建築師要同群眾對話,就要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他的代表作有:文丘裡為自己母親在費城栗子山設計的住宅(1962)(見圖)、紐約州立大學人文科學教學樓(1973)、俄亥俄州奧伯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1976)、費城富蘭克林故居(同斯科特–佈朗合作設計,1976)、普林斯頓大學胡應湘堂(1980~1983)、日本櫪木縣日光國傢公園霧川度假村(1992~1997)等。文丘裡突破常規的建築風格廣泛表現在他的作品中,如費城一座老年人公寓(1960~1963)正立面上開瞭一面尺度特大的扇形窗戶,後來效法者頗多。

文丘裡為自己的母親設計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