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俄國利用第一次土耳其埃及戰爭的機會,迫使土耳其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又譯《安吉阿爾-伊斯克利西條約》。1831年11月,第一次土埃戰爭爆發,土耳其向歐洲列強求援。1833年2~4月,沙俄先後派遣3支艦隊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並在兩岸登陸。這一行動使英、法等國極為恐慌,它們兩次調解土、埃衝突,迫使土、埃於4月8日在土西部城市屈塔希亞簽訂《屈塔希亞和約》,從而結束瞭第一次土埃戰爭,並迫使俄艦隊撤離海峽地地區。沙俄沒有達到在海峽地區擴張的目的,於1833年7月8日撤軍前,迫使土耳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附近一個村莊簽訂瞭《俄土同盟條約》,即《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條約規定:俄、土兩國將永遠保持和平、友好與同盟,在有關雙方的和平與安全問題上,兩國將采取一致態度,並彼此給予充分的幫助和最有效的支持;確認1829年的《亞得裡亞堡條約》和俄、土間的其他條約與協定;在土耳其需要時,俄國將派出軍隊以供調度。條約有效期8年。條約的秘密條款規定,土耳其承擔根據俄國的要求封閉達達尼爾海峽的義務,不得以任何借口允許任何一艘外國軍艦出入達達尼爾海峽。條約鞏固瞭俄國在巴爾幹和海峽地區已經取得的權益,特別是保證瞭俄國在黑海地區的安全,招致英、法兩國的反對和兩國艦隊在土耳其沿岸的軍事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