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畫傢。又譯委拉斯貴支。生於塞維利亞的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傢,卒於馬德裡。委拉斯開茲的生活與創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1 《賣水人》(威靈頓博物館藏)

  塞維利亞時期(1623年前) 委拉斯開茲11歲時,進入老埃連拉的畫室學畫。1611年,又轉入F.帕切科門下。1617年,委拉斯開茲離開瞭帕切科畫室。從這時起他在創作上成為波德格涅斯風格的主要代表。早期代表作品有《賣水人》(約1619)與《煎雞蛋的老婦》(1618)等。這些作品形象真實,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是過去西班牙美術史上少見的。這期間,他也畫過一些宗教題材的作品。如《博士來拜》(1619)、《無垢受胎》等,但宗教氣息很淡薄。

  馬德裡前期(1623~1651) 1623年,委拉斯開茲進入馬德裡宮廷,開始為國王腓力四世服務。當時,在宮廷中比較有影響的是以V.卡杜奇科為首的羅馬風格,這一派的畫傢極力貶低委拉斯開茲,甚至認為他算不上藝術傢。卡杜奇科等人與委拉斯開茲之爭,實際上是平民與貴族兩種美學觀之爭,是革新與保守之間的鬥爭。1627年,雙方展開瞭藝術競賽,按同一命題作畫,題目是“驅逐摩爾人的鬥爭”。競賽的結果是委拉斯開茲大獲全勝,大傢公認他是一位傑出的畫傢。從此,他在馬德裡宮廷中鞏固瞭自己的地位。1629年他又完成瞭作品《酒神巴庫斯》(又稱《醉漢們》)。在這幅畫上,他生動而樸素地描繪瞭西班牙農民的形象,把帶有泥土芳香氣息的作品帶進瞭馬德裡宮廷,使這位宮廷畫傢達到瞭既為王公貴族服務,又保證瞭藝術傢的自由,極力按自己的意願作畫的目的。

圖2 《宮娥》(普拉多美術館藏)

  1629年12月,委拉斯開茲第一次出訪意大利。他在威尼斯、羅馬、那不勒斯等地參觀瞭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諸位大師的原作,以提香為首的威尼斯畫派的作品,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對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與用光作瞭深入的研究。在意大利期間,他完成瞭《烏爾剛的鐵匠鋪》(1630)。1631年歸國,奉命繪制歷史畫《佈列達的投降》(1634~1635)。藝術傢著重刻畫瞭雙方人物的心理狀態。從這幅畫中,人們還可以看到,他從意大利歸來後,作品的色調變得更加柔和、細膩、晶瑩。從此以後,委拉斯開茲畫瞭大批肖像畫,這類作品大致可以分為3類:①宮廷人物肖像;②親朋好友肖像;③生活在底層的被侮辱被損害者肖像。第一類肖像畫,作者不阿諛奉承,堅持瞭寫實的原則,有的還表露出他們的虛偽、冷漠、淺薄的神情。代表作如《腓力四世立像》(1631~1635)、《奧利瓦雷斯騎馬像》(1635)、《王子腓迪南獵裝像》以及稍後的《腓力四世胸像》(1655~1660)等。第二類肖像畫,沒有宮廷肖像畫那種華麗感,人物毫不矯揉造作,顯得樸素和平易近人,代表作有《拿扇子的婦人》(約1635~1640)等。第三類肖像最為精彩,有著社會批判色彩,表現瞭畫傢深厚的人道主義同情心。在這些肖像畫上,波德格涅斯風格得到瞭充分體現。這方面的代表作有《矮子安東尼奧》等。1649年,委拉斯開茲第二次去意大利,亦應教皇要求畫瞭《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1650)。這是一幅絲毫不加美化,個性特征非常突出的肖像作品。

  馬德裡後期(1651~1660) 從1651年起到1660年止是委拉斯開茲生活的最後10年,也是他創作的最後階段。這10年宮廷裡過多的雜務,幹擾瞭他的創作,同時由於在向他授勛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一些貴族認為他出身低賤,反對給他授勛,這樣使他的生活極不愉快,但他仍然創作瞭不少作品。主要作品有《宮娥》(1656)、《紡織女》(約1655)等。《宮娥》是一幅描繪宮廷生活的作品,它真實地揭示瞭生活在宮廷裡的人們,由於處處受著枯燥禮儀的約束,生活並不愉快。《紡織女工》同樣是真實生活的反映,這是一幅17世紀歐洲少見的寫實主義的名作,證明委拉斯開茲雖然身為宮廷畫傢,但始終未失平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