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生於湖南瀏陽的貧苦農民傢庭,卒於廣州。1924年後,任粵漢鐵路工會長嶽段分工會執行委員、工人糾察隊隊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做中共地下交通工作和兵運工作。1929年後任中共湘鄂贛邊區特區區委書記、邊區赤衛軍第六師政治委員,紅軍湘東獨立一師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師黨委書記,紅八軍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代理軍長,中共湘贛省委委員,湘贛軍區代理司令員。是湘贛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34年任紅六軍團政治委委員,率部突圍西征,參與指揮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員、中央軍委分會委員、代理軍區司令員。1935年率部繼續長征,次年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反對張國燾的分裂陰謀,與四方面軍共同北上抗日。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0師359旅副旅長、旅長兼政治委員,綏德警備區司令員。參與瞭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工作。1941年率部開赴南泥灣屯田開荒,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委書記、延安軍分區司令員和衛戍區司令員。1944年奉命組成南下支隊,任司令員,率部挺進華南,先後創建瞭湘鄂贛遊擊根據地和湘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中共晉綏呂梁區委書記,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晉綏軍區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指揮瞭中原突圍,率部參加瞭延安保衛戰。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挺進新疆,為解放大西北作出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駐疆部隊創建軍墾農場,開發建設西北邊疆。1953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先後修建黎湛、鷹廈鐵路。195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委員,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帶領部分轉業官兵,在黑龍江北大荒建立瞭第一個軍墾農場。1956年任農墾部部長。同年出席中共八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69年、1973年、1977年分別當選為中共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文化大革命”中,與林彪、江青集團進行瞭堅決的鬥爭,保護瞭許多幹部和知識分子。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積極支持鄧小平進行全面整頓。“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對重新恢復鄧小平、陳雲領導工作及平反冤假錯案作出瞭貢獻。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之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顧問。1982年繼續當選為中共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副主任。1988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47年王震在定邊前線指揮戰鬥

  

推薦書目

 《王震傳》編寫組. 王震傳.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