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之孫。康熙八年(1669)中舉人,次年登進士,歷任順天鄉試同考官、任縣知縣、刑部給事中。三十九年奉命入內府鑒定宮廷收藏古代書畫的真偽。四十三年入值南書房,任侍講侍讀學士、太子府詹事、戶部左侍郎等官職。在南書房供職期間,康熙帝玄燁常觀其作畫,並作詩賜贈,有“圖畫留與人看”之句。四十四年(1705)奉奉命與孫嶽頒、宋駿業、吳璟、王銓等共同編纂大型書畫類書《佩文齋書畫譜》100卷,並任總裁,越三年而成。長住京郊海淀暢春園中,作畫供奉。五十年奉命主持《萬壽盛典圖》卷繪制事宜。他自幼得到祖父傳授指點,遍臨五代宋元名跡,傢學淵源,後又得王鑒教導,年長後還與同輩王翬切磋畫藝,多方汲取營養,筆墨功力深厚。他的畫風主要受元代黃公望影響。作畫時先筆後墨,由淡而濃反復暈染,最後以焦墨破醒,幹濕並用,疏密相生,渾然一體,自稱筆端如金剛杵。其設色畫多用淺絳法,但構圖變化較少,面目比較雷同。在京師時,他地位顯赫,應酬較多,故不少作品由其弟子代筆,流傳作品真偽並存。其門生甚多,有王昱、唐岱、黃鼎、華鯤、金永熙、王敬銘、趙曉、溫儀、曹培源等,遂形成婁東派。論畫著作有《雨窗漫筆》及《麓臺題畫稿》,主要講筆墨章法,奉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為正宗,對浙派、金陵八傢、揚州八怪等畫傢評價甚低。王原祁能詩,有《罨畫樓集》三卷。與王時敏、王鑒、王翬、吳歷、惲壽平齊名,合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傢”。

《春雲出岫》(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