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傢。原籍江蘇鎮江。生於浙江蘭溪。195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後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1978年升為研究員。1984~1987年任數學研究所所長,1988~1991年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1984~1988年任《數學學報》主編。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研究解析數論。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首先在中國將篩法用於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並證明瞭命題{3,4},1957年又證明{2,3},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在此研究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其成果為國內外有關文獻頻繁引用。與華羅庚合作於1973年證明用分圓域的獨立單位系構造高維單位立方體的一致分佈點貫的一般定理,被國際學術界譽為“華–王方法”。20世紀70年代後期對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作瞭系統總結,產生瞭廣泛的國際影響。20世紀80年代在丟番圖分析方面,將施密特定理推廣到任何代數數域,即在丟番圖不等式組等方面做出先進的工作。他總結瞭這一領域的工作,寫成《代數數域上的丟番圖方程與不等式》,1991年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1982年因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與陳景潤、潘承洞共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與華羅庚合作著有《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1978;英文版1981)。另外還著有傳記《華羅庚》(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