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傢、文藝理論傢、中國思想史傢。號清園,筆名洛蝕文佐思方典函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祖籍湖北江陵,生於湖北武昌一個知識份子傢庭,卒於上海。1935年在北平參加學生救亡運動,次年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開始寫作,發表《論抗戰文藝的新啟蒙主義》。1939年隨團赴晥南慰問新四軍。歷任《文藝通訊》總站負責人人,中共上海地下黨文委成員、代書記,《聯合晚報》、《夕拾》、《展望》、《地下文萃》編輯,主編《奔流》文藝叢刊。抗戰勝利後,曾任北平鐵道學院中文講師,華東局宣傳部文學科科長,新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總編輯,上海出版局和上海作傢協會黨組成員,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1955年受胡風案牽連,1979年末平反昭雪。1980年出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編委會副主任。1981年起連任兩屆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82年當選中共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1983~198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先後任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名譽委員,中國作傢協會顧問,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等。1983年率團訪問日本,在京都、九州、廣島、東洋等七所大學作關於《文心雕龍》研究的學術報告,1988年在上海組織和主持召開首次國際《文心雕龍》研討會。同年主編《新啟蒙》,先後出版《時代與選擇》、《危機與改革》、《論異化概念》、《廬山會議教訓》4期。1994~1997年,主編《學術集林》(1~10編)。著有學術著作《抗戰文藝論集》、《文藝漫談》、《文藝沉思錄》、《向著真實》、《文心雕龍講疏》、《文學發展八議》、《思辨隨筆》、《傳統與反傳統》、《清園夜讀》、《清園論學集》、《讀黑格爾》、《清園近思錄》、《談文短簡》;小說散文集《腳蹤》;翻譯作品《文學風格論》、《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合譯,1996),《莎劇解讀》(合譯,1998)。另有文集《清園文存》(3卷,2002)等。他的研究領域寬廣,在《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思想史、學術史與文化史研究,文學理論與文藝美學研究等方面,獨樹一幟,成就卓著,享有國際聲譽。1996年與巴金一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他的《思辨隨筆》獲國傢圖書獎。